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四周年学术沙龙——美术馆:湾区城市文化软实力?

作者:艺术中国时间: 2021-10-14 11:04:59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四周年论坛活动现场

顺德区文联主席、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鸿佳,大良街道党工委委员李海源,大良宣传文体旅游办副主任戴建华  ,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OCAT、华·美术馆馆长方谊翎,OCAT深圳馆副馆长方立华,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北京壹美美术馆艺术总监程辰,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周力,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华侨城华南集团副总经理、顺德华侨城董事长冯晖,以及各区委宣传部,大良街道文化宣传相关负责人,大湾区各美术馆艺术机构负责人出席现场。

第一场圆桌对谈:美术馆与城市文化软实力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发言

五位馆长结合各自美术馆的不同定位,不同的发展背景就美术馆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胡斌教授表示,美术馆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时间和展览中融入大众生活的。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发言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通过讲述两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表达了美术馆这一空间载体对于城市、城市居民的意义。故事之一,是几个从未进入过美术馆的民工在深圳欢乐海岸盒子艺术空间偶然看到一件艺术作品,并对它的意义进行了思考,继而产生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可,这是美术馆与城市文化意义的关系。另一个故事,是一位城市居民因为自家房子附近有一座美术馆而感到欣喜,这是美术馆与社区的关系。刘可馆长说:“文化软实力在我看来,就是具体细节的关系。”

主持人张志安认为,美术馆的价值与美术馆的坚持,更多是社会阶层的艺术以及生活化的体验,包括艺术家在美术馆跟本地社区文化的连接。那什么是软的实力?软的实力,跟硬的实力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把形式有所软化或者有所创意、有所变化,它硬的内核是润物细无声或者浸润式的方式。它是一种感受、认知,但不是一种强烈的说服,不是很直接的传播。可能因为这样一种效益,带来顺德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跟顺德文化的连接。一个建筑在里面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北京壹美美术馆艺术总监程辰发言

北京壹美美术馆的艺术总监程辰就壹美美术馆所处的位置以及美术馆的职能进一步阐述了美术馆对城市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观点。壹美美术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区是一个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地方,同时它也是高新技术园区,在这样一个既不缺少文化底蕴也不缺少新思想新概念生成的区域,美术馆应该做什么呢?程辰总监给出了答案:美术馆要为我们的后代留下这一代的艺术;要为从事硬核科技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与他们日常工作不同的软环境软知识,积极催生更多像艺术家的科学家,或者可以促进一些像苹果公司那样的伟大公司的产生。

美术馆与大湾区文化传播

圆桌对谈的第二个主题是“美术馆与大湾区文化传播”,由张志安先生主持,对谈嘉宾分别是:赵趄、陈晓阳、方谊翎、周力、颜为昕。

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发言

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就大湾区文化传播分享了四个他个人的心得体会:一是品牌化,美术馆天生具有非常好的品牌属性,美术馆这种特殊的品牌先天就具有创新性和无限性,所以对大湾区的文化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是事件化,事件与事件之间可以通过跨界形成另一种符合当下消费者体验的事件进行传播;三是生活化,美术馆可以通过公众教育让艺术文化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四是场景化,衍生品对一个美术馆和一个展览有具体特殊意义,它可以带给观众更多的精神回忆。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周力发言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周力以深圳的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和坪山美术馆在后疫情的背景下策展人将所有艺术家和建筑师联动起来而完成的一次很轰动的展览使得这两个美术馆爆红,出现人们纷纷去打卡的网红现场为例,指出我们不应该反对这种一窝蜂的网红现场,而是要抓住人们进入美术馆这个行为,来吸引更多的群体来到这个馆做更优质的展览,来完成文化的创作和聚集,这是周力的观点之一——文化的学术专业性。她的第二个观点是“在地性”,以分布在深圳欢乐海岸购物中心的20个小盒子为例,要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艺术,让艺术慢慢融入他们的生活。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发言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梳理了深圳这40年文化软实力的文化传播,他以十年为一个时间节点总结出这四个阶段不同的关键词。第一个10年是从1978年到1988年:展示和展览;第二个10年是1988年到1998年:发声和引领,这个时期时代美术馆成立;第三个10年是1998年到2008年:重构和构建;到现在用的最多的词是沉浸和跨界。颜为昕说:“美术馆的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包括文化的实力、文化的传播,还是回到最早的盒子,包括我们大湾区,这也是城市群边界的跨界,文化本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通过大湾区文化的传播,不断打开所有人类的边界时,文化自己突破的边界在哪里?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我们一直说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学术储备做这件事情,但是你的学术储备一定要跟场馆匹配好后再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慢慢的做,让更多的观众体会到这个场馆带给他的一些变化,我们也一直不断在改变自己,新的美术馆,哪怕做错了,再纠正都来得及,但是不迈出这一步,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