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亲的微笑”第四届幸福工程跡录展在京举行

作者:艺术中国时间: 2021-11-08 09:44:41

展览现场:“移动艺术学校”发布词

“移动艺术学校”计划由寒山美术馆馆长布达担任项目发起人,大千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申晨担任项目总监。“移动艺术学校”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非营利乡村艺术教育项目,希望由此建立一个极具包容的艺术社群,深入中国的乡土大地,通过公益融汇艺术,探寻公益品牌与公众对话的多元形式,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关系与默契。在艺术赋能的推广过程中,本计划期以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持续关注,并扎根在地土壤,使项目逐渐形成自我生长的良性机制,为项目地带来更多实质上的收益。本计划拟每年举办乡村艺术教育同仁论坛,交流、分享乡村美育实践经验,整合艺术行业资源,支持和共建新项目,并根据所在地需要,扩展以艺术教育为乡村建设基点的原初边界,在医疗、教育、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继续深耕。

展览现场:“幸福工程”历程回顾

展览的第一部分,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项目26年来的发展历程,通过数据、文献、影像等形式回顾了幸福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工作者的付出和贡献,讲述了3位受助母亲重庆城口的覃纯菊、云南丘北的顾彩莲、青海玉树的巴青才仁的生活变迁。她们的物质脱贫是幸福工程在贫困地区对“贫困母亲”群体帮扶成效的缩影。截至2020年底,“幸福工程”已在全国29个省的958个项目点开展过项目救助,累计投入资金20.79亿元,帮扶困境母亲35.62万人,惠及人口151.29万人。

展览现场:“纳塔河上的太阳花”项目

第二部分,展览发布了幸福工程发起的“移动艺术学校”计划,同时融合呈现了艺术介入乡村的诸多项目实践。本次展览介绍了帮助四川甘孜的“纳塔河上的太阳花”、调研贵州苗寨古歌的“乡音计划”、传递民族文化之美的“飞越彩虹合唱团”、凉山彝族支教项目“阿依土豆”、发现传统纹样之美的“纹藏”。其中“乡音计划”为“移动艺术学校”自主发起,“纳塔河上的太阳花”将成为“移动艺术学校”第一个支持共建项目。

展览现场:“乡音计划”项目

“飞越彩虹合唱团”自2007年起,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进入校园,以组建民族童声合唱团的方式传承民族原生态音乐、民族经典歌舞,创造机会让合唱团走出大山,展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阳光、多彩和独特性。“阿依土豆”从2012年开始,在星星帮扶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招募志愿者,前往凉山边远山区村小开展支教服务。“纹藏”从2018年起建设以纹样为标本的中华民族文化视觉基因工程,致力于挖掘、复原、再造中国纹样,建立中国纹样数据库。

展览海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