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游走在“超现实境界”的艺术鬼才
软绵绵的时钟耷拉在树枝上,一个奇怪的扭曲生物只剩一副皮囊,蚂蚁爬满怀表,远处是一片死寂的空旷,仿佛时光的流逝只是因为人们的错觉,这就是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这幅像是被扭曲的静物画的作品,充满肃杀之气,很多人将此画的意义解释为“表现出无法逆转的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强迫观念”,达利以一丝不苟的现实手法创作了一些惊人的非现实形象,如今这幅既强烈又撼动人心的作品已被视为超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被誉为鬼才艺术家,他充满创造力的作品揭示了弗洛伊德关于梦境与幻觉的阐释,创造了极具辨识度的达利风格,用荒诞不羁的表现形式与梦幻的视觉效果,给身边习以为常的物品以夺人眼球的二次生命,为世人呈现出20世纪现代艺坛风云变幻的多样化格局,与对传统的颠覆与挑战,成为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段记录。
带胡子的达利(图片来源:MGM-Macau)
达利在1936年至1939年的赞助人是英国的爱德华·詹姆斯,达利为其创作了著名的《睡》这一惊世骇俗的作品。这一作品同样是反映了超现实的梦境,以及超现实主义者所崇尚的睡梦中潜意识的自由性。这幅作品乍一看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表达了睡梦中的肉体的瓦解和存在的虚无。在深蓝色的夏季夜空下,一个巨大的似人非人的怪物紧闭起双眼,头部软软的,好像随时会塌下来,仅仅靠一些竖的杆子在支撑。这表明如果杆子被移除,头部可能会解体。在达利的作品中,杆子,或者理解为拐杖,是一个熟悉的景象,很多作品都出现了这一元素。在《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Salvador Dali)中,这位艺术家写道,他把睡眠想象成一个沉重的怪物,“被现实的拐杖支撑着”。
达利 内战的预感 1936 费城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再来看达利的《晚钟》,这幅作于1933至1934年的作品,以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晚钟》为原型,将原本田间人物的脸画成了阴森可怖的骷髅,人物所处环境仿佛是荒岛,一片死寂,时间仿佛停滞,整体色调神秘抑郁,笼罩在恐惧的不安的气氛中,与战争背景给人带来的心理伤害相契合。祈祷的人们如同鬼魅,似乎在祈求战争的结束,祈求时间的生命力与希望的光芒。
达利的Mae West 红唇沙发 1972(图片来源:Divisare)
达利戏剧美术馆外景
这就是艺术鬼才——达利!(作者: 沈超)
参考文献:
1. 易英.西方20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2. 读图时代.达利画传[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达利研究中心| 卡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
http://www.salvadordalimuseum.cn/gala-salvador-dali-foundation/centre-for-dalinian-studies/(网络)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