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风貌的精神吟唱:风拂大地——王建国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王建国的作品主要展现出两个维度的特征:一方面,它是对中国东北地域广袤原野、恢宏大地的诗意抒写。作品中既有开阔宏大的原野,又有咫尺之间富于生命力的作物,强烈的色彩与流动的笔触碰撞交响,颂扬着黑土地的恩泽与丰饶的生命景象;另一方面,通过视觉的描绘,诠释出当代人在都市化进程中微观的内在变化,唤醒潜藏于城市景观中的时光记忆与人文精神。
吉林省艺术学院院长苏威致辞
吉林省艺术学院院长苏威在致辞中说到:吉林艺术学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赓续着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亦勇于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振兴贡献力量,王建国教授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用精彩的作品歌颂黑土地的富饶,以丰收的场景展现吉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喜悦,彰显了地域气象,书写了时代精神,在中国写意油画的守正创新上体现了新作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百年来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上,几代油画家为油画这种西方艺术形式的中国转化投入了大量研究。新时代的中国油画,需要新一辈油画家弘扬好这份传统,而最好的方式和道路就是立足中国大地,表现时代主题,进行潜心研究,王建国先生正是在这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他认为,王建国的创作立足吉林长春,将自己的作品和家乡的风土人情紧密结合,其作品表现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广袤大地、丰收景象、朴素生活,主题和题材上打开了油画创作的新视野。“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王建国和中国油画界朋友们在一起,推动了吉林省油画艺术和全国美术界的交流,促进了写意油画流派面向社会的广泛传播。他的展览不仅是艺术家本人学术精进的全面展示,也是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思考中国油画在新时代、新征程时期发展的一次难得机会。”
中国美术馆馆长发吴为山向本次展览艺术家王建国颁发收藏证书
展厅现场
嘉宾观展
油画从西方传来,经过几代艺术家在文化精神层面弘扬传统、驻足本土、探索创新,产生了“写意油画”这一新的文化选择。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说,“写意油画”的本质支撑和内在学术理想是“写意精神”。作为中国艺术传统的重要特征,“写意”的内涵博大精深,包含了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的交融,也展现了具有东方文化属性的语言特征。许多艺术家一方面投身自然,驻足热土,脚踏中国山川大地,面向丰富的现实生活,在作品中表达出鲜明的现实感;另一方面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视觉方法论上汲取营养,反拨图像时代对绘画语言的冲击和影响,在学术文脉上展开实践的传承与探索,由此形成了“写意油画”这个学派丰富的个体成果和整体的蔚然风气。
展厅现场
作品局部
在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尺幅巨大的作品,有些甚至长达6米。如此大尺幅的创作已不是简单的画笔可以完成,王建国在激情盎然的绘画中用了刷子甚至拖布去进行身体力行的劳作,兴致来时,大笔挥就。一层层颜料铺就的厚度,有着东北大地的厚重。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肌理,巨大的尺幅共同构成的画作带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十里秋生之五》180×320cm-2016
《假日山庄之二》60×90cm-2020
王建国笔下的画中人与作品合影
王建国的城市、乡土与市民生活都源于大量写生创作。他深入土地,深入城乡结合部,深入普通东北人民的生活之中。相对于依赖于照片或是既有图片的创作,他的作品更真实,更接地气,就在那股子“土味儿”中,我们嗅到了一方水土上的一方人,透过作品触到了当下中国东北沃土上人民的精神面貌。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