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微笑、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无锡古城的灵魂

作者:艺术中国时间: 2022-01-13 13:19:05

蚕猫 陈淡明 1985年 中国美术馆藏

门神 陈钢 2010年 中国美术馆藏

鸟语花香 张晓瑛、刘琴 200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在当今文化遗产时代,中国美术馆能把这样一个具体地域的有代表性和普及性的民间美术品种进行发掘、搜集、整理并推向社会,同时把它收藏保存起来,并定期陈列展览,这样一种举措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一些濒危的文化遗产进入美术馆、博物馆,也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我们总说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必然,其实此话不尽然,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不仅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人的必然,也是一方水土、民众、政府的必然,也是国家文化理念与文化政策措施的必然。东亚的文化遗产经验告诉我们,一些有深厚文化信仰积淀和区域族群生存情感象征的传统,在时间意义上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更持久的文化延存,所以我们不仅发现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更主要的是发现其作为“人的时间”的生命、生存信仰价值。

今天,我们的城市发展要有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的价值观,同时也要有更宽的文化视野,看到亚洲和世界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遗产经验。中国作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应探索文化遗产的中国经验。面对无锡这个古城的发展,我想到了日本的京都;想到了日本存活着的剪纸传统及许多民艺类型;想到了捷克的木偶小镇;想到了瑞士北部阿彭策尔地区至今仍存活的上山节、下山节,以及那些保留的民族舞蹈、民族服装及仍然在延续着的瑞士剪纸和农民画。这些事实都在告诉我们,传统与现代化不是绝对的对立,有相克的一面,同时也有相生的一面,以上经验即明证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从农业时代转型,我们的传统不是必然都要消亡,它还有人的必然,还有国家的必然,还有一方水土民众的必然,所以我衷心地希望阿福的微笑能在无锡保留下来,因为它的背后不仅仅是吉祥娃娃,还有一个传说和地方保护神的故事,一个带有点悲壮的故事。阿福的微笑和阿炳的音乐构成了无锡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度、广度及人性的魅力。

这个展览策划的非常成功,它在地方文化生态及民间美术物种编年史视野下的呈现,为文化遗产时代的民间美术传播提供了优秀的案例。

文章选自《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1年11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