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新展《锦灰》诠释古典绘画的宁静与雅致

作者:刘鹏飞时间: 2022-02-07 15:59:22

展览现场

肖像

展览现场

皆若空游无所依

马萧的风景画是这次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无论是三两渔船、盈盈溪水、浓密的树荫还是转角的店面,艺术家都处理的别开生面,轻盈而灵动。尤其那幅“岩石溪水”的作品,树叶的光影在水面上闪滑跃动,观者似乎能感觉到溪水汩汩的流动感。马萧和笔者谈过萨金特风景画的好处,萨金特的水彩风景洗练概括,有着一股特有的洒脱爽利的味道。而马萧在写生风景中也用了色粉,这是一个被绘画界忽视但却快速有效的绘画媒介,在景物的选择方面也和他新的风景画技法更为吻合,笔者曾经感觉马萧在过去学院读书下乡写生的油画风景画已经与其他人有明显不同之处,现在我感觉他在媒介技法、景物对象上都找到了适当的位置。

春天极其安静,尤其室内

马萧的两幅室内画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灰蓝色的墙面、精致而典雅的家具和拱形的门洞都颇富古典画室的韵味,其宁静的气息令笔者想起北欧艺术家哈莫修依的室内绘画,同时艺术家似乎延展了空间尺度,稍许抹平了一些透视比例,使之更具有平面空间的质感,仿佛一幅长卷。

马萧这次展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品都没有展签,墙上却贴了很多短句。比如“画画总要一阵子,但画完像一瞥,才好”“春天极其安静,尤其室内”“久在樊笼里,提笔何茫然”“恋物,不役于物”这些艺术家的绘画感悟,以一种随笔的方式很自然地契入到展览中,给观众有了深入了解艺术家的机会,和很多有距离感的当代艺术展览相比,这里的展览环境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密感。

马萧的画室

油画传入中国有上百年历史,如今,中国油画家似乎早已熟练掌握了透视、解剖、色彩、颜料等技术秘密,但很多人始终能感觉到,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相比,油画味总有一点不足。这种味道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其中的原因难以一言以概之。但在当下的艺术界,已经少有人关注油画溯源问题了,油画最多是被认为是一种技术表达手段。但马萧是从艺术史、绘画技法甚至生活文化方面都对西方油画有深入研究。这使得他的画不仅在技术上摆脱了“紧、满、土、腻”的一些中国学院的传统问题,向着更为从容轻盈、雅致沉静的方向发展。同时他的绘画习惯、画室环境、乃至到展览呈现方式上也体现了油画文化的外延,展示了传统油画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当代语境下有着更多新的可能性。

(文:刘鹏飞 图片来源:马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