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的基因竟然如此丰富,在苏州看十位名家的版画“集成”
《凤凰图三》,微电压印刷工艺,画纸76×56cm,画芯57.5×41cm,2014
隋建国·黑白木刻
黑白木刻是中国传统版画技艺,其特点在于不借助色彩的补充,通过画面中对于点、线、面的黑白构成的运用营造整体画面的氛围及形态。艺术家利用雕塑创作中常用的角磨机在前期智能设定的程序下运作,离心运动的过程中在木板上刻画出丰富多变的曲线,理性的程序操作与偶发的创作行为在白色线条里共同生成机械的美与力量,传统性的黑白木刻与当代性的创作行为和谐相生,在严谨的作品印制中呈现艺术家最感性的情绪思维。
《镜子2号》,铜版套色,48 × 34 cm,2019
苏新平·铜板照相腐蚀
铜板照相腐蚀指将制成阳图底片的原稿图像经由碳素纸连续曝光,然后过版到铜滚筒表面,经显影、腐蚀制成凹版的铜板版画工艺。本组作品由多张小素描画作组合形成,先通过照相制版再转印至铜版,对转印色彩的选取与恰当应用,使得作品在保留素描的丰富层次感的前提下,通过利用铜版画的特性增加作品的肌理质感,艺术家的个人图示也融入在微妙的锐利感中。
《戴口罩的病毒之二》,黑白木刻,76 × 56 cm,2020
孟禄丁·铜板腐蚀
铜板飞尘腐蚀属于凹版制作工艺,指在制版时通过风扇将松香粉均匀置于版面,电烤后松香粉熔化形成薄膜,经过腐蚀营造出不同深浅的灰色表面。朱砂是本组铜版画的主要油墨材料,延续了艺术家的“朱砂”系列,鲜明的朱砂在深浅不一的灰色背景中和谐自然,离开画布的符号与线条经过印制处理后形成独有的版画质感。
《玲珑塔》,水印木刻版画,74.3×55cm,2020
洪浩·丝网套色
丝网印刷指用丝网作为版基,并通过感光制版方法,制成带有图文的丝网印版。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可透过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能透过油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一次印制一种颜色,丝网套色即使用多层丝网版面生成多色图像的印刷工艺。艺术家采用丝网套色工艺延续了“地图”系列的创作,地图是艺术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进行反思的渠道,常规地图既有的指向性和知识结构在作品中被颠覆和重建。
《春丽踢死马》,石版套色,76 × 56 cm,2020
邱志杰·石板套色
艺术家基于水油不相混合原理,将自幼习得的书法与版画中的地图绘制相结合,通过稀释药墨以形成画面的冲击痕迹,保留了水墨书法的印迹的同时也使石印版画的特点得以彰显,地图的逻辑构思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
桃花坞版画是何物?木版年画。
新春之际,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皆为中国古代民间生活的重要习俗,桃符即今日春联。人们之所以要把桃符“钉”在墙上,因为最初的桃符是直接在木板上描绘门神形象。宋代以来,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木刻版画的兴起,年画也得以通过雕版印刷呈现于纸面,实惠方便的特点让木板年画迅速流行,在江南一带尤为兴盛。
桃花坞版画在何地?桃花坞。
苏州城北,太湖沿岸,桃花河畔。古时因遍植桃花得名桃花坞,郡人也多来春游看花。历代名士皆在此筑台冶园,才子唐寅坎坷半生后也选择在桃花坞躺平,写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的洒脱诗篇。明代,伴随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通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前进。
桃花坞版画因何起?小说插图。
话本即民间艺人讲故事用的底本,兴起于宋元。至明代,白话小说出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顶流小说在农工商贩之间争相传阅,人人追番,供小于求的小说市场推动了刻书业的发展。因为出版物对插图的需求,出现大量以黑白为主、辅以朱墨彩印的木刻版画。桃花坞木版年画受此影响,吉祥图案、戏文故事、风土人情均是年画的创作题材。大批手工作坊云集于此,实现了桃花坞版画的产业聚集,桃花坞成为民间版画的时尚地带。
桃花坞版画有何不同?南北风俗不同。
桃花坞与杨柳青为代表的北方木版年画在制作、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具体而言,桃花坞年画以木版套印技术为主,具有色彩绚丽,立体感强的特点。其制作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等环节,采用一版一色的方法制作,先印墨线版,然后分印不同色彩,有时还需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程序。
桃花坞版画后来如何?有三个阶段。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明末清初、清中期和清晚期三个时期。明末清初是桃花坞版画发展的前期,亦即前套色版画期。此时依然以制作图书插画为主,《历代史略词话》《寿星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至清代中期,版画逐渐由书籍插图发展为独幅作品,尤以康雍乾时期最盛。这一时期的木版年画风格精细,题材上主要以姑苏地区的市井风土人物及仕女为主。如《耕织图》《西湖十景》《三美人图》等都是这一时期桃花坞的佳作。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中晚期,桃花坞版画还传播至日本,对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至晚清时期,受鸦片战争影响,以及胶版、铜版、石版等现代版画技术的冲击,桃花坞版画日趋没落。为求生存,此时的桃花坞将市场转向农村地区,多表现农民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色调趋于单一,色彩对比强烈,颇具乡土气息。代表作品有《花开富贵》《龙凤呈祥》《忠义堂》《琵琶有情》《百子图》等。
桃花坞版画今如何?已经入选非遗。
桃花坞版画影响深远,除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处,也远销湖北、河南、山东各地,并流传到国外,日本的浮士绘等版画艺术受其影响甚大,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亦有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收藏。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以“传统美术”类别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江苏非遗保护中心的保护下通过参与非遗展示互动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继续焕发着新的活力。
本次展览既希望为大众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版画、感受版画的平台,也希望通过不同领域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实践,讨论版画背后的“逆思维”“层思维”“复数性”等思维方式,进而引发人们关于版画本质的思考,探讨版画基因对于当代艺术的特殊价值。
展览将持续8月14日。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