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高更作品的背后:少为人知的另一面(上)
左*:欧洲想象中塔希提岛女性的版画;右*:“库克船长”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1779)所著《太平洋之旅》,德国民族学博物馆馆藏
塔希提的美丽传说
于1767年登陆的英国人被认为是第一批踏上塔希提岛的欧洲人,一年后到来的法国人则直接将其与古希腊女神阿佛洛狄忒的神话岛屿“La Nouvelle Cythère”相提并论。阿佛洛狄忒代表美丽、爱情与性欲,而在欧洲的传统叙事中,“南海未知之地”存在一个美女遍地的人间天堂——当启蒙时代的欧洲奔着着帝国主义利益“选中”南太平洋的岛屿时,人造的美丽传说也“选中”了塔希提岛。
岛屿神话通过官方航海日志及探险家的私人报告开始在不同国家、以不同语言迅速传播,在信息匮乏的年代,跟随探险队的艺术家无疑为“塔希提岛的美丽传说”添了把火,一个与现实情况相比颇为失真的“人间天堂”席卷欧洲。
左:梅特-索菲•加德(Mette-Sophie Gad,1850–1920),高更绘于1884年的妻子像;右:高更夫妻1885年的合影 ©wikimedia
高更当时已与人缘极好的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相识,毕沙罗是惟一一位参加了印象派全部八次展览的画家,也是印象派画家小团体的中心人物,借由其关系,高更接触到诸多艺术圈中人。1880年,32岁的高更在第五次印象派画展中第一次展出了自己的画作,并在此后连续参展,只是不得志地未受好评。法国在来年开始修建巴拿马运河,塔希提岛作为南太平洋的重要产煤地,成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部分。
高更,“马提尼克岛的海岸景观”*,1887,丹麦新嘉士伯美术馆馆藏
1888年冬,40岁的高更受邀并领着佣金与梵高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相处了九周,最终以二人关系决裂、梵高割耳告终。几个月后,高更在巴黎举行的1889年世界博览会上遇见了“梦中情岛”塔希提。当时的世界博览会除了促进工业、贸易、科学技术的交流,也是帝国展示殖民力量的平台。在专属展馆中,包括塔希提岛在内的海外殖民地配有大量宣传,现场出售各种纪念品,最受欢迎的当属南太平洋殖民地女孩的各种性感照。离开家庭后一直“生活在路上”的高更相中了塔希提岛作为逃离现实生活的下一站:“那里的生活没有物质的烦恼,我希望在那里忘记过往的糟心事。”在文明世界不受重视的画家,要去原始之地“自由地画那些被别人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了,他要在那里建一个非洲小屋式的“热带工作室”。
左图*:高更,爪哇人像习作,1890;右图*:1889年世博会上展出的非洲小屋,摄于高更柏林特展现场
1891年春天,高更通过出售画作筹到了钱,办了一场盛大的告别宴会后,启程前往塔希提岛。他毫不留恋地离开了他在巴黎的模特情人朱丽叶特·休伊特,她肚子里高更的孩子即将在几个月后的夏天出生。高更还时隔多年去了一趟哥本哈根面见妻儿,但并没有留钱给她们,临行前倒是给老婆写了一封信画饼:
我知道这些年的生活对你来说着实不易,但未来可期……我向你保证,三年后,我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到时候你休息,我养家。某一天你定会明白,什么样的男人成了你孩子的父亲。当我再回来时,我会再“娶”你一次,届时请接受我的新婚之吻。
后来,高更确实又结了不止一次婚,但娶的都不是梅特。“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英国作家毛姆在以高更为原型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写道:“他那孤独的灵魂中怀着种种奇思遐想,终于向点燃起自己丰富想象的陌生的荒岛出发了。”
【未完待续】
(文/李莞潸 发自柏林 本文配图除标注外,展览现场图由作者拍摄;*星标为现场展出作品)
上一篇: 李津新作:狂于行,禅于心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