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南京论道 为数字艺术发展保驾护航

时间: 2022-07-30 22:23:03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数字艺术如何“脱虚向实”,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文化产业?日前,一场名为“数字艺术:数字的世界,文化的江山”的主题论坛在江苏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多位学界、业界专家齐聚论道,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数字艺术发展建言献策、保驾护航。

与论坛活动同步举行的数字藏品艺术展极具“风向标”式意味

数字艺术要走进大众文化生活,博物馆显然不失为一座不容忽视的“高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今年5月18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就包含了数字艺术的巨大潜能。

本次论坛活动中,南京大学博物馆兼图书馆副馆长史梅针对这一聚焦,做了“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主题发言。其中介绍了南京大学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实践和努力,以及结合数字技术,推进馆藏作品数字化、藏品化发展的计划,并且肯定了数字技术在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视界无界》的即将出版,为数字艺术市场的发展新添学术护航

与此同时,作为目前国内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数字艺术电商平台,唯一艺术还专门成立了全资拍卖子公司——唯艺拍卖。其将以数字艺术品拍卖为主,同时兼顾当代艺术与潮流文化。

“研究院主要负责数字艺术学术研究、对艺术家创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并且负责唯一艺术平台版权艺术品的合作、推广及运营;而引入拍卖模式,则旨在打造全方位的文化艺术品综合交易平台。我们希望能以学术引领市场、市场反哺学术的方式,共同拓展国内版权数字艺术品交易的蓝海,深挖版权数字艺术的商用价值,推动数字艺术赋能实体经济,为我国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季逸周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版权溯源是收藏者和艺术家面对数字艺术“风口”时,尤其关注的一个重点。活动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江苏)总经理王顺泽对作品上链与版权登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答疑解惑。他认为,版权登记是一种权利证明,而作品上链是一种技术操作,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在取得版权登记的前提下,作品上链可以作为存证手段。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数字艺术品唯一性和溯源问题,可以保护作品在互联网流通过程中的版权安全。”王顺泽说道。

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广阔的传播,赋能实体经济,艺术的“数字蓝海”值得期待

谈及举办此次论坛活动的初衷,唯一艺术相关负责人表示,“持身中正、守法遵规”是唯一艺术一直所坚持的经营理念。“平台立足于数字艺术,探索升级知识产权的供需匹配机制,促进当代艺术产业尤其是数字艺术的健康发展,从而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但我们始终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数字艺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行业从业者共同努力。”

据了解,全国乡村振兴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的颁奖仪式也在此次论坛活动中举行。(本文图片由“唯一艺术”提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