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文宗·字说老子”黄波书法篆刻展将亮相西安古楼观
黄波
黄波,号垣庐,1958年8月生于四川成都。1977年开始,历时两年,编辑《殷周金文集录》一书,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师从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并参加徐老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甲骨文字典》编写工作。
黄波先生多年来深耕古文字学,其中汉字形意学更是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汉字中的每一个形素、字根都有其形意场,贯连着一个个汉字族群。于一字究其本义,慎思之,明辨之,以至一通百通。
黄波 书法《道》
道
作品主体是金文“道”字。道,《说文》释:“所行道也。从辵从首。”“辵”是“行”字的右半部分加上“止”字所组成,即现在的“辶”,另加一个“首”字,表示识路的人。金文中的“道”,由“行”、“止”、“首”会意。本作品以上下两组文字表示十字路口,重点突出了“首”、“止”二象。上半部分为“首”,有“元首”之义,表示知本末、知规律、知方向;下半部分为“止”,即“趾”本字,表行为。由道路之“道”,到知道之“道”,再到指導的“導”。《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要探究的是自然运行之大“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却能含万法,生妙有。此理至赜,不可言说。
黄波 书法《静》
静
作品主体是一个金文“静”字,字形分为三个部分:左边的“青”字上面为“生”,是植物生长之侧视图,下面的符号,为植物生长之俯视图。右边一个“争”字,象二手持物相拽引之形。古人观物取象,往往能透过表象以达其深意。观植物之生长活动,可谓悄无声息,肉眼所不能见,好似静止,可隔几日去看,却能看出其茎叶之变化,故曰“生”,而人认知的变化故曰“性”。两力持物相争,短暂静止不动,但一种张力随时待发,似静而非静。《易经·系辞》云:“动静有常。”在没有显微镜,没有天文望远镜的时代,古圣先哲们就已经发现了小到一棵植物,大到这个宇宙,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之中,遵循着自然法则。
黄波 书法 《无极而太极》
黄波 书法作品
黄波 书法作品
展览现场:
黄波书法篆刻展现场
黄波书法篆刻展现场
黄波书法篆刻展现场
黄波书法篆刻展现场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