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尼施·卡普尔北京新展:在生命的肌理中感悟崇高
安尼施·卡普尔,《有无之相》,2022,布面油画,双联画 每块画板 183×244 cm 整体 183×488 厘米 © 安尼施·卡普尔,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George Darrell拍摄
安尼施·卡普尔,《噢母亲,再次诉说我的身世》,2021,布面油画,244×305厘米,© 安尼施·卡普尔,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George Darrell拍摄
安尼施·卡普尔,《祭祀》,2020,木材、硅胶、帆布、颜料,188×128×238 厘米,© 安尼施·卡普尔,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George Darrell拍摄
安尼施·卡普尔,《夜幕笼罩》,2021,布面油画,213×274 厘米,© 安尼施·卡普尔,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George Darrell拍摄
《夜幕笼罩》作品局部
《尘世》作品局部
色彩
红、黄、蓝、白、黑这五种最基础的色彩在卡普尔那里构建出近似宇宙初生的景观。而在本次展览中,红与黑成为主角。黑色寂灭,而红色带来光明。卡普尔曾说:“红色有某种含蓄和主动的性征,这让我着迷,我总是想用红色创作作品。”其实卡普尔作品中的红色是多样的,色彩的变化包含着时间性。作为“血液”的红色随着不断“氧化”渐渐变深,而黑暗中迸出的岩浆,又昭示着新生。生与灭就是这样交织在一起。
安尼施·卡普尔,《无题》,2020,纸上油画,66×101 厘米,© 安尼施·卡普尔,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George Darrell拍摄
安尼施·卡普尔,《她懂》,2020,钢材、树脂、帆布、颜料,199×112×80 厘米,© 安尼施·卡普尔,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George Darrell拍摄
卡普尔很少阐释作品,但从展览中作品的标题与形态上看,总产生着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张力。展览中的装置突破画布平面,跨越了两种深度。有形与无形、理性与无序,这些探讨从宇宙的高度出发,又回归于身体和生命。在里森画廊北京总监梁中蓝看来,“内脏”也是卡普尔作品中潜在的一条线索。在东方文化中,器官和内脏有特殊的含义,又代表了一套认识人体的方法论。内脏的形状与卡普尔的雕塑谱系有一种奇妙的相互映照,生命本身的形态完成了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环境明亮而精致,展览的作品有限,却展开了无穷的意境。作品和海报以红色为主,它是理想主义的激情,是生命的质料,是运动,是襁褓。这种色彩在卡普尔那里有复数性的含义,它跨越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直面生命中把握崇高。每个人的理解共同构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再看卡普尔的“晦涩”,留下的是震撼和共鸣,这或许就是卡普尔的魅力。
据悉,本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与此同时,适逢威尼斯双年展,卡普尔现正于历史悠久的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及曼弗林宅邸两处同时呈现大型个展。(文/鲍明源,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拍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下一篇: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