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子湖畔到乡野大地:美丽中国2022年度行动誌闭幕
活动现场
整场闭幕活动分为“行动的回望”和“共赴田野”两个部分,并在线上做同步直播。
行动的回望——
一次次扎根大地的行动
如微光闪耀,如磐石坚固
记录在时代的长河中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行动誌开幕式上讲话
其次,汪莎老师回顾了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活动暨“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誌”,为期两个月的“行动誌”活动,研究院将一年的积累和研究分别用【实践誌】、【人物誌】、【思想誌】来展现,以展现全国的艺术文化工作者在广袤大地上的实践与行动,呈现出他们旷日持久的点滴之功和一己之力。
【实践誌】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案例文献展
这一百个案例不仅覆盖了大部分的艺术、设计、建筑领域的学科方向,更是超越了学科视角,从经济、社会、组织、文化等多重维度进行分析,捕捉以行动、空间、图像等不同媒介,采用各种策略、机制、方法,能体现个人、社会和全人类的多元价值,在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进行的有效实践。两个月的展期,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响应。前来观展的有国家级指导部门、地方政府、学术团队以及大众观者,共计一万多人次。
【人物誌】美丽中国·年度人物演讲
研究院挑选了代表美丽中国艺术实践的艺术家、设计师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每个故事都以“一”作为索引徐徐展开,带着大家走进城市去看一个排挡的重建、走进村庄去记录一位建筑师和千名村民的对话,去关心一颗柳树的迁移、去聆听一首童谣的传唱、去见证一次身体的返乡……
【思想誌】美丽中国·系列论坛
活动期间,研究院共策划和组织了《美丽中国·城乡发展论坛》、《美丽中国·未来乡村论坛》、《美丽中国·未来城市论坛》、《美丽中国・影像论坛》、《美丽中国·未来社区论坛》、《美丽中国・文学论坛》、《美丽中国・青年学者接力论坛》七场论坛,希望“美丽中国”的知识生产以田野为根,文学艺术为翼,去深挖实践中的养分,将在地实践与理论生产连接起来,将“根与翼”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范式,为美丽中国开创未来的可能。论坛邀请到了全国艺术和文化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抒发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观察和愿望。
活动现场
短短两个月的“年度行动誌系列活动”,是对在中国大地上从事“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次次经验再现,而对于研究院来说,也是一次从无到有,从1到100的“行动研究”,为此,研究院沉淀了一百多万字的读本,未来将进行系列出版,让这些一己之力的实践和理论成为美丽中国文献,成为这个时代浓墨重彩的篇章。
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最后,汪莎代表美丽中国研究院做了未来几项工作的发布:第一,基于研究院围绕艺术乡建、城乡美学、社会美育三大主题,对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甄选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样本价值的“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将建立“全国首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文献库”,同时建立文献库的互动索引,对案例进行快速浏览和查询,以积累和探索“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在未来不断地深化成熟;第二,将进行“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的巡展;第三,研究院将以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全社会征集“2022-2023年度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与此同时,“美丽中国研究院官方网站”也将作为征集平台正式上线。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作为论坛发起人进行开场,他认为,美丽中国是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中国,不但需要外在的条件和基础更需要心灵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和表达需要文学,美丽中国的心灵建设更需要文学和艺术。20世纪前赴后继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建设,它的核心就是人的建设。“我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超出当代知识生产的那种全球性的运作场域,从吾土吾民的真实生活出发,去实践、去建立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生产的系统,从乡村社会中去体验、去重新学习另外一种我们久违的言说与创造的方式,另外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另一种交往伦理,另一种对生活的理解。而文学艺术的表达,需要从生活人的角度去理解百姓的思想与生活。继而从我们民众生活史的层面去重新经验,相处于社会的国家与历史。”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的牟森教授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成了戏剧,目前正在全国巡演。高世名谈到:“在今天,这本剧显得很重要,因为在这个大数据、社交媒体、网红、键盘侠的世界,莫言笔下的那个红高粱家族,有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剧中人物的生命故事,伟大而又微薄、悲凉而又壮丽、魂莽而有伎凉。对于当代社会,它有着独特的地位。我们可能在今天缺了一种东西,在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里存在的一个东西。”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作家李敬泽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如今我们面对的田野,并不是自然生态意义的田野,而是现代进程发展中的田野,巨变中的田野,成为我们很大的认知和书写的困难。作为文学工作者,应该以一个行动的实践的主体去介入田野,不仅仅是个观看者,不仅仅是个思考者。所以某种意义上讲,今天关于田野志的论坛是能够为我们敞开书写的空间,使得我们的作家如何恢复自己,或者建立自己,作为一个行动者投入社会实践,进入真正的社会空间,并且在其中找到自己位置和书写的态度。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
作家邱华栋在论坛中介绍了他的写作经历,年轻时作为天山之子去写一座山,每一次翻过祁连山的余脉,看见了满山的油菜花在眼前无尽地展现,会觉得这种自然在心中,伴随着自己青春期后期强烈的记忆,这种风景,这种田野,刻在他生命的经验里。现在以新北京人的角色去写一座城,他说:“这是一种对美丽中国强大的一个回应,而且有行动能力。无论我写了一座城也好,还是要写一座山也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学家,将以我们的行动写出美丽中国。”
《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
最后,《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老师做了论坛总结,美丽中国的田野里应该包含那些沉默的无声的所有的人,都应该把它加入到行动的计划里来。今天应该是一个小小的,关于文学和艺术,书写美丽中国的共同体。有了这个共同体,大家可以从这一个小圈子出发,然后再走到千千万万的人的心里,让每一个人在美丽中国都不再孤独。
“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誌”系列学术活动得到了各大主流媒体的支持。尤其得到了联合主办方“澎湃新闻”的大力宣传,澎湃APP开机屏重点推荐并全程直播,“美丽中国年度行动誌”专题全网覆盖人群超过一亿。平台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逾300万。活动现场,澎湃新闻政务中心副总经理姬云涛代表澎湃做了发言,他表示希望在未来能和美丽中国研究院有更好的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美丽贡献出艺术力量和绿色方案。
嘉宾合影
活动为美丽中国年度行动誌画上了圆满的句点。美丽中国研究院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带着对美丽中国的希望重新出发,吹向新一季的远方!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