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开幕 大咖聚首纵论“素描的意义”

时间: 2022-09-13 09:58:07

展览现场

展览以“初始结构”“实践结构”“兼容并蓄”“心手相应”“人体及手稿”五个部分,系统梳理展示了靳尚谊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创作的素描作品。展出作品以时间为主线,前后贯穿60余年,如同史料一般串联起靳尚谊先生的艺术生涯。

展览现场

作为中国油画的领军人物,靳尚谊先生始终坚持从艺术的本体语言出发,着重解决油画本土化、油画时代特征等相关课题。素描作为从西方引入中国的艺术种类,历时百余年,如何正视素描、注重素描,成为了解决油画写生乃至于创作当中实际问题的关键因素。

《守正见真——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之《素描的意义》座谈会现场

展览开幕的同时,以“素描的意义”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展览现场以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举办。座谈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飞云;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何家英;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林;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朱春林等围绕靳尚谊素描的意义、素描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以及素描对中国画造型艺术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飞云在座谈会中发言

谈及对素描的认识,靳尚谊表示,素描是油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我们研究素描就是研究西方造型艺术体系,素描是西方艺术体系的基础。要了解西方的艺术体系,就要从素描入手。因为西方体系的抽象美是由写实里来的,所以素描作为基础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不懂得“写实”,就不会知晓油画中的抽象美是什么。因为传统和现代都是一个体系,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风格不一样而已,判断它好坏的标准是一样的。抽象艺术不能完全脱离于对真实的认识,正是因为基于素描的真实オ有可能得到抽象美。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唐勇力在座谈会中发言

据展览总策划杨飞云介绍,靳先生的每一件优秀的素描与油画作品早已被大家熟知。包括先生的艺术思想,教学论述和造型原理的透彻思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专题展览经过策展人和学术团队的认真梳理与策划,清晰系统地展示了成为靳尚谊先生纯正典雅的高水平艺术背后的绘画精要,认识决定其绘画质量的原理所在。针对今天有些人把素描看成是初级的习作,而忽视了素描的造型原理是达到艺术水平的根本保障。同时让我们看到素描也包含着除了色彩以外的一切绘画的要妙。希望展览对于热爱油画的探求者以有价值的启示,对于渴望艺术质量的画家以有深度的启发。让我们感谢靳尚谊先生在中国油画造型艺术的研究性上始终保持纯正的探索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朱春林在座谈会中发言

尚辉认为,举办靳尚谊素描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是向以靳先生为代表的所有美术界的老师们致敬,其次是通过展览以研究素描的方式来深掘素描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造型艺术发展的作用。尚辉坦言,“靳尚谊基金会从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和推动,一直试图把油画本体语言的建设和素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毫无疑问,我们对靳尚谊的名作和素描作品都很熟悉了,但是我认为此次展览是靳尚谊先生艺术展览中最重要的一次,因为它第一次全面展示了靳先生在素描艺术,并让我们对以靳先生为代表的这一代人在推动素描、造型艺术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展览现场

一轮圆月,照清辉万里;三尺讲台,育桃李天下。在灯烛与月光的映照中,展览借靳尚谊先生的素描艺术翘望耕耘与收获、科学与艺术、团圆与奉献,共贺欢乐!

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展览现场

靳尚谊先生是我国美术界集油画创作、艺术教育、学术研究、组织领导于一身的领军人物,其艺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靳先生的从艺治学经历,完全与共和国同龄。他的艺术实践研究深度的参与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研究先生的素描成果,具有当下的启新意义。

展览现场

从靳先生的素描作品与创作画稿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极为清澈的艺术直觉力与严整的理性思维能力。对造型艺术的本质研究始终清醒,稳固的积累与进展。无论社会环境如何纷繁变换,他始终能找准方向,坚守本根,严整的把握艺术逻辑,在要害处发力。不仅持续推进了自己的创作实践,同时广泛有效的影响了中国油画的深入发展。

展览现场

老大娘 1962年 39.5cmx27.5cm

戴斗笠的小高 1967年 39.5cmx55.5cm

青年男子头像 1975年 39.5cmx27.5cm

女青年肖像 1976年 47.5cmx34cm

周莜英像 1977年  39×30cm

男青年侧面 1977年 39.4cm×30.4cm

藏族女孩 1978年 44cmx38.8cm

雕塑家像 1979年 53cmx39cm

坐着的男人体习作  1957年 58cmx76cm

人体写生之七 1978年 28cmx39cm

#3风景篇

乌鞘岭工地写生十三 1954年 27cmx39cm

通过鬼门的索桥 1956年 27.5cmx39.5cm

#4创作草稿篇

《医生》素描稿(邵孝洪素描头像) 1987年 39cm×27cm

《画家詹建俊》素描稿 1994年 39cm×27cm

《画家黄宾虹》素描稿 1995年 17cm×24cm

《髡残》素描稿 1999年 32cm×23 cm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