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胡弦、安琪、李少君亮相第31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
8月11日,来自中国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胡弦、著名诗人安琪、李少君携佳作亮相哥伦比亚第31届麦德林国际云诗歌节。
胡弦,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著有诗集《沙漏》(2016)、《空楼梯》(2017)、《定风波》(2021),散文集《永远无法返乡的人》(2016)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2009)、闻一多诗歌奖(2011)、徐志摩诗歌奖(2012)、柔刚诗歌奖(2014)、《诗刊》年度诗歌奖(2014)、腾讯书院文学奖(2016)、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2017)、《星星》年度诗人奖(2018)、十月文学奖(2018)、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2018)等。其诗作被译成英语、西班牙语、俄语、蒙古语、波兰语等十几种语言。汉英双语诗集《石雕与蝴蝶》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20),汉西双语诗集《星象》(2020)由哥斯达黎加大学出版社和“诗歌之家”出版社联合出版。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
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
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
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
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
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
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
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
不让多余的人看到
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
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
只是你拉长的耳朵
1996年,漳州
《在北京,在终点》
如果可能
请允许我把北京当作我的终点
允许我丢弃自己的故乡
如果故乡是我的母亲请允许我丢弃
母亲,父亲,孩子
一切构成家庭的因素
一切的一切
请允许我成为北京的石头
安置在大观园里
或西游记里
我愿意就是这样一块石头
不投胎
不转世
我愿意回到石头的身份
没有来历也没有那么多阅读的手
指责的手
在北京,如果可能
请允许我以此为终点
活着,死去,变为一块石头。
2004/5/2。北京。
《离开自己》
我再次发现对自己的说服极其困难
如果用“现在”
给自己的余生定位则上半生形同虚设
而用“过去”给自己定位
则过去像一把椅子失去倚靠
的背,和支撑的四柱
于是我选择离开
留下“自己”在过去的椅子上
颓然倾倒
永无葬身之地。
2006/8/14。北京。
《神降临的小站》
三五间的小木屋
泼溅出一两点灯火
我小如一只蚂蚁
今夜滞留在呼仑贝尔大草原中央
的一个无名小站
独自承受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
背后,站着猛虎般严酷的初冬寒夜
再背后,横着一条清晰而空旷的马路
再背后,是缓慢流淌的额尔古纳河
在黑暗中它亮如一道白光
再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简洁的白桦林
和枯寂明净的苍茫荒野
再背后,是低空静静闪烁的星星
和蓝绒绒的温柔的夜幕
再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
《抒怀》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远望》
天空含着一个古老的月亮
我含着一颗怀乡的心
在恍惚之中隐约望见:
山路上,父亲头顶着月亮
在前面走着
我跟在后面,拖着长长的瘦小的影子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著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十六部作品。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主编,一级作家。
关于诗歌,李少君认为应从心、情、意三方面来理解。他说诗歌是一种心学,一种感受、一种学习并领悟世界的方式;诗歌感于心动于情,凝聚情感,创造境界,能安吾心,能慰他人。诗歌是最佳也最精粹的一种情感方式,诗融情理,诗情达意。
李少君的诗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或念于故园与亲情,或流连于广大的自然之中,载欣载奔,沉吟歌唱,既重大社会议题,又超越自然,素有“自然诗人”的美誉。(中国驻哥伦比亚使馆文化处 朱晓燕)
下一篇: “天使”降临融创凤屿湖 卜桦南宁首展举行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