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黄佩珊个展在空山美术馆展出

作者:艺术中国时间: 2021-08-02 11:35:01

空山美术馆七月展览「乐园」将呈现黄佩姗在“人造自然”主题下的系列创作。以日常观察与拍摄的方式开始,黄佩姗长期关注城市中的人造物与自然间的关系,并通过摄影、装置,探索多种媒介的表达。此次个展将作为艺术家“人造自然”系列的又一阶段性总结,呈现她在这一母题下的最新思考与实践。

关于个人创作,黄佩姗提到她观察上的兴趣点多来自生活:走在城市里,那些随处可见,以至于成为日常而被忽视的人工痕迹、使用人造材料和手段来象征生命力的行为、带有控制欲的模仿与创造、规范化的色彩与形式感,都让我着迷;它们有着一种难以用某一审美标准去定义的美。

上世纪末,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曾论述,当代社会是历经仿造与模拟自然,工业生产两个阶段后,由大众媒介营造的,被符号所主宰的仿真社会。人们所见的景观中,已包含大量的,不仅是通过机械复制技术而被复制,而是通过可复制技术,例如大众传媒,被再造出来的,即模型构造的真实,“超真实”景观。几乎每时每刻,城市中都有在建的地方、新的人造。景观设计这门学科的出现和如今的重要性背后是什么?技术的发展将如何改变城市中的我们对自然的感知?

在「新建」章节里,黄佩姗通过摄影、喷泉雕塑、插花装置等不同维度的作品将“城市里的美丽自然”片段式地聚集,再呈现于展厅之中。

装置:“断木、菌、琥珀”

从角落的蜘蛛网,到被植物占领的城市废墟,它们是人造物曾在场的证据,亦是自然“反干预”的典型。自然在人类控制的间隙中悄悄生长,自然地嵌入到人造系统中。无人问津的荒地,人去楼空的建筑,当人造物被剥夺功能和意义,从眼前的日常中离场,进入下一个代谢环节,它们与自然的相处模式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此时的自然,是回归还是反向入侵?从人造城市系统的视角看,「身后」这一章节代表着城市代谢里的“旧”的部分,是新旧交替的结点。在废墟之上,人们会重建。这里,会诞生新城与新的“自然”。人造自然,由此完成了它的闭环。

展览限定DIY活动介绍

观展的同时,观众可在空山美术馆咖啡厅参与「乐园」展览DIY活动。每张入馆通票均包含一份DIY材料。

轻透的彩色玻璃珠,卡通形象贴片,花朵珠串……受黄佩姗作品的视觉风格启发,此次DIY活动邀请大家运用丰富多彩的材料,DIY透明手提袋或卡包。

DIY作品欣赏

艺术家介绍

黄佩姗,201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后前往马里兰艺术学院修读纯艺术。黄佩姗的作品涵盖摄影、雕塑、装置等媒介,近年来专注于“人造自然”这一主题。带有控制欲的模仿和创造,使用人造材料象征生命力,规范化的色彩与形式感,人造物的代谢与留存,以及这背后“人”与环境间的关系,都是她在创作中会探讨的行为与现象。2019年曾参展成都时代美术馆“看不见的城市”,2020年于上海先后参展栏杆外“游击战”驻地第一期,及Museum54“Precent Progressive 现在进行时”,并于今年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参展“无何有之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