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798艺术节佳展再续,《乾乾》《不息》分述绘画雕塑的当下形态
2021北京798艺术节全面启幕
本届艺术节的主题展由王萌、刘栗溧、杜曦云联合策展。主题展中的当代展名为“乾乾不息”,分为玫瑰之名展厅和圣之空间展厅两个单元,分述绘画与装置在当下的两种形态,具体分为《乾乾:寻找绘画之“意”》和《不息:传统的当代转化》。其中,《乾乾:寻找绘画之“意”》于9月16日至9月28日在“圣之空间”展出,《不息:传统的当代转化》于9月26日至10月10日间在“玫瑰之名”空间展出。
策展人杜曦云为嘉宾导览
(该作品请横屏观看)
沈勤,山1,178×60cm,纸本水墨,2021
付蕊,一首蓝色的诗II,布面油画,80x120cm,2020年
徐累,《鹿顶记》,65×88cm,纸本,1998
梁缨,荷动知鱼散,97×179cm,纸本设色,2018
这次展览中,刘丹、沈勤、徐累和梁缨都是从传统绘画出发,但在国际视野中来比对差异、开放汲取,形成各自的气象。梁铨和杨黎明,则是在开放中反溯本土传统。张弓、吴笛笛和付蕊,在带有天趣气质的具象绘画中靠拢超验。
“不息”,不停止、不灭
《不息:传统的当代转化》的参展艺术家为:徐冰、展望、张羽、陈曦、李钢。
在当下的情境中,传统的、历史的、地方的、习俗的经验和认知,如同深流静水,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人意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汲取、生动转化并经受“道”的考验,是具体微妙的课题。在国际视野中关注本土,在当代视角中审视传统,出人意料的观念结合和美学转化……这些都能让当代艺术在疲态中再获生机,并激活本土传统文化中尘封的精妙资源。
陈曦,迷途,木雕高300cm,底座150cm,木船390cm,总长1350cm,绘画,木质雕塑,2021
(请横屏观看)
张羽,上茶,宣纸、茶碗、综合材料,2021
王萌,1983年生于山东,北京人。策展专家、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策展委员会委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大学与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专业,长期从事全球语境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国体系中当代艺术和主流美术的比较研究、新艺术动向观察。2010年以来在中国美术馆参与策划和组织近200场展览。在艺术界策划大量学术展览,其中独立的策展作品两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年度优秀展览,三次被北京市文化局评为北京年度优秀展览。在核心期刊发表10篇论文,发表艺术评论50万字,出版研究书籍合200万字。出版11本学术著作:理论专著有《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启示》;著有三部实验报告《来自水墨的新语境》《抽象艺术新一代》和《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主编三部研究室报告《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的一种“显象逻辑”》《绘画发生中的观念和语言》《运行中的“非形象”》(编著);主编《中国意志——当代中国绘画》《从现代出发》(副主编)《视觉乐园——于幸泽的艺术世界》《敞开视野:水墨的生态》。
杜曦云,1978年生于山西,现居北京。2000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昊美术馆副馆长、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艺术观点著述于各类杂志和出版物,并曾创办和主编《艺术时代》等刊物。
曾策划多个展览和项目,近期包括:武汉·赵半狄的小窝,武汉美术馆,2021;确实中的冲击:上海首届全球 NFT 加密艺术展,上海西岸·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2021年;我与博伊斯·尹秀珍,上海昊美术馆,2021;我与博伊斯·赵半狄的小窝,上海昊美术馆,2020;联合构筑,苏州金鸡湖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杨振中,上海昊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周啸虎,上海昊美术馆,2019;上海文件:匀速运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2019年;蒙塔达斯:亚洲礼仪,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8年;今日之往昔:首届安仁双年展,2017年;走向未来:马德里·北京音乐潮,塞万提斯学院,2017年;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百家湖美术馆,2016年;北京·798诞生纪(2002-2006),宋庄美术馆,2016年。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