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墨事”当代青年写实性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秦皇岛龙玺美术馆举行

时间: 2024-07-09 15:51:00

开幕式嘉宾合影

作为龙玺美术馆年度展览的重要一环,继山水画、花鸟画之后,人物画板块终于精彩呈现。人物画,历来在中国绘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人物画之重、之难现在是非常紧迫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图像时代与多元媒介的冲击下,如何保持传统精髓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艺术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廖勤

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国内美术学院和研究机构的八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不仅代表了各自学校的学术风格与地域传统,更展现了水墨人物画在当代社会的多样面貌和深刻内涵。开幕式上,参展艺术家代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盛天晔从南北方学院传统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为观众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廖勤则对本次展览的整体学术价值进行了阐述,帮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此次展览的深远意义。

研讨会现场

在开幕式后的研讨会上,多位艺术家及学者围绕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当代发展、图像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王兴华强调了艺术家应以自我探寻为核心,注重造型描绘,避免盲目模仿,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体系。他呼吁加强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应对当前美术教育及创作面临的问题。

湖北美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教授周颢强调水墨人物画的传承脉络,从蒋兆和、徐悲鸿开始,创新在于对现实的关怀,开创了新的画风,对众多美术学院产生深远影响。特别说明当前课程应激活传统,注重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内在涵养,目前水墨人物画仍面临造型能力弱、对自然和文化体验不足的问题,需进一步提升相关能力和体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王赫赫在发言中深刻反思了学院派的局限性,认为艺术家应当时刻保持警醒,避免陷入固有的习气之中,强调形象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前艺术界存在的问题,如过分追求学院派风格和对传统的表面继承。他呼吁需要有更高远的艺术视角和对传统的深层次反思与批判。这种反思精神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在不断反思与创新中,水墨人物画才能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廖勤认为,理解人的状态和整体情况是水墨人物画的关键。艺术创作需基于现实生活观察和体验,这是理解和表达世界的基石,科技、生活方式等均可作为创作主题,艺术家应关注身边事物和细节,这对表达宏观主题同样重要。用心思考,真诚传达情感和感受,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强调艺术家要注意容错率,勇于突破舒适区,通过拓展、实验解决问题,这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提倡跨学科发展,反思现代学院教育,以找到个人发展逻辑。

策展人于洋在总结时表示,研讨会不仅是艺术家之间的行内交流,也带有示范性,此次研讨会围绕水墨人物画,尤其是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现实关照与写实表达展开,议题深入且实际,带有强烈的反思性。与会者普遍认为,当前中青年创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过于陷入小的格局,缺乏个性化和直觉性的表达。人才培养需要一种飞跃性的思维转变,这不仅仅依赖于长期的积累,还需要一种“棒喝”式的开悟。水墨人物画的难度在于其写意性,需要时间和天赋的积累。因此,鼓励发现和培养具有天赋的年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家和理论界都需要反对习气,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逐步深入,向深度发展。

部分展出作品:

王兴华《静女之二》 21cmx35cm 2015年

郝孝飞《都市物语-11》 70×200cm

赵晨《守望》 60cm×90cm 2022年

苏睿 《歇会儿》 200×220cm 2023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