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文旅新地标“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亮相,带你沉浸体验首展“蓝色飘带”

时间: 2024-11-22 14:33:41

2024年11月15日,一座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级文旅地标,一座志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明珠”的博物馆在澳门正式亮相——由保利文化与美高梅联合打造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在澳门美高梅天幕广场举行开幕式。首展“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同步向公众开放。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及局长李群以视频致贺词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及局长李群通过视频为开幕式致贺词。他表示,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蕴藏着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的落成,对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服务大湾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多元经济文化发展主导下,积极发挥其“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角色,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机遇。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的落地,是保利文化与美高梅以文化为纽带,矢志融合资源优势,将中国文脉意蕴与科技融合,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体现。未来博物馆也将以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与对外交流的窗口门户,将美高梅旅游休闲优势与保利文化艺术资源创新转化,让国际透过澳门聆听世界文化脉搏。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作为“蓝色飘带”首展策展人,通过暖场视频分享了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与未来展望。他表示展览旨在通过文物与艺术的结合,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期待博物馆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展览现场

“季风”单元——一个关于海丝起源与航海探索的奇妙世界。当人类初次将目光投向那片浩瀚无垠的蔚蓝,心中既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也伴随着对自然界磅礴力量的深深敬畏。我们的祖先,在探索这片广阔天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海洋的独特遐想。

在这片蔚蓝之中,有一位海神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妈祖。妈祖,这位被万千渔民视为生命守护者的海神。常有人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必然有妈祖庙的存在。”而提到妈祖庙,就不得不提到澳门这座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璀璨之城。在澳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妈祖庙——妈阁庙,距今已有逾500年历史。每年的祭祖典礼,都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围绕妈祖形象,策展团队别出心裁,在展厅的一侧精心布置了一处互动艺术装置。观众站在装置前,只需轻轻录入自己的肖像,一场奇妙的魔法便悄然开启。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每个人的面容被巧妙地融入妈祖的吉祥图像之中。更为神奇的是,每个人的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服饰各异,就连背后的海洋景象也随之变幻,仿佛每一幅画面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这一创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的妈祖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还让年轻人以更加亲切、有趣的方式接触并爱上传统文化。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展厅里,妈祖的形象不再只是遥远的神话传说,而是成为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

古老时代,航行于茫茫大海的人们,面临着两大根本性的挑战:“我此刻身处何方?”与“我应如何指引航向?”早期的航海天文,依靠的是星辰的指引、海洋的流动、风向的变幻,以及世代相传的经验与智慧,利用诸如牵星板、指南针日冕仪等传统方法勘测方向。

展厅名船模型

若要远航至更辽阔的海域,除了持续迭代的航海技术,船只本身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古代木船的制造艺术绚烂多彩,其中沙船、鸟船、福船与广船,作为航海木帆船中的翘楚,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船”,它们各自独特,彰显了中华造船的智慧与辉煌。据历史考证,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赫赫有名的宝船,其原型正是福船。本次展览也展出了福船的复原模型,宋代学者徐梦莘在其著作《三朝北盟会编》中所赞誉,福州所造海船堪称上乘。值得一提的是,福船的水密隔舱工艺早在2008年就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展出的另一艘广船复原模型,其制造中心则位于广州,这两类名船在风帆设计上便展现出显著差异,广船的风帆形如折扇,以其首部低垂、尾部高耸、上部宽阔、下部狭窄及尖瘦底部的独特造型,特别适宜在浩渺的南海及广阔的大洋中破浪前行。正如古语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标志性的中国名船,不仅是中国航海技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技术支撑。此外,据博物馆专家介绍,澳门当地的工匠至今仍沿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船帆与船只,传承着这份珍贵的航海文化遗产。

展厅OLED展示

不止如此,作为海捞瓷的元青花凤穿花卉纹玉壶春瓶有着特殊经历,它们曾沉入海底,被海流、泥沙冲击,甚至一些海底生物依附在瓷器上生长,瓶身上的釉色与纹饰已经变得灰暗。为了重现其原本靓丽的釉色与纹饰,策展团队引入OLED技术,通过屏幕的触控功能,观众可以用手擦去瓶身上海洋生物附着物的影像,甚至可以360°旋转瓷瓶,让观众感受到数字化表现出来的生动形象。

首展“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与近20家国有博物馆及国际文化艺术机构合作,展出共184组、228件珍贵文物馆藏及国内外著名当代艺术珍品,当中亮点包括圆明园四兽首铜像。

本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圆明园四兽首铜像的重聚。四兽首来自于十二生肖喷泉铜像,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中国工匠铸造而成,既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又有西方造型艺术特点,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典范。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设计之初,郎世宁等人的设计稿中并没有十二生肖,而是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由于乾隆皇帝觉得有悖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他们重新设计。郎世宁等人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才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

牛首、虎首、猴首、猪首,这四件铜像静静地伫立在玻璃展柜中,而背后的巨型LED屏幕则通过光影科技,将点点星光汇聚成圆明园海晏堂的壮丽景象,其余兽首也仿佛穿越时空,一同“回家”。这一幕令人震撼,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物所历经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

联结未来:海丝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步出“交织”单元,踏入“联结”展区,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之前引领我们超越了历史的回溯不同,这一单元转而聚焦于当下与未来的对话。此处的核心,是一系列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灵感的当代艺术作品,它们不仅是对海丝精神的深情致敬,更是这一古老文化脉络在新时代的创新与传承。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艺术家对文化多样性尊重与包容的深切体现,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些艺术瑰宝中熠熠生辉。

吴高钟 《漂流瓶-100年》 

在这股当代文化的潮流中,一件特别的当代艺术装置——漂流瓶,以其独特的存在,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漂流瓶中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5000封深情厚意的信笺。这些信件犹如穿越时空的使者,满载着对未来百年的热切期盼与真挚祝福,被慎重地封存其中。它不仅象征着海丝精神中探索未知、勇于交流的勇气,更寓意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共同发展。这些放入漂流瓶中的信件,将在百年后打开,作为时间与空间的信使,让后世得以聆听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共同梦想,深刻诠释“共生”的真谛。

穿越海丝遗梦,共赴文化盛宴

随着“蓝色飘带”的绚丽启幕,“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将持续通过现代建筑语言,结合中国传统非遗工艺,实现“中西合璧、古今交融、虚实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艺术呈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航海者的勇敢与智慧、可以领略到海丝沿线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交融的辉煌与璀璨。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让海丝精神焕发新的光彩。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它让我们在探索海丝遗梦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的力量与价值。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9月,期待各位观众走入“保利美高梅博物馆”,透过澳门聆听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对话的脉搏。(文_韩晓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