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系列:新时代写意艺术例释

时间: 2025-02-08 16:10:47

榫接六  2021年  55cmx55cm

其二是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现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开始重新发挥“经世致用”的社会功用。王先岳就指出,“ ‘为谁画’,‘画什么’,‘怎样画’的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不但是与新中国文艺诉求紧密相关的时代课题,而且也是新中国美术转型的三大核心话语”。而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实际需求与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的教学推广,推动确立了社会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基本原则。即中国画在“为工农兵服务”而画,以“主题性绘画模式和宏大叙事模式”入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灵活作画,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中国画畅神悦情的文化观念。

其三是“85新潮”的反叛与创新,如1985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画新作邀请展”。就艺术形式本体而言,此时的写意中国画已跃出传统范畴,但观其人文价值与先锋色彩,实则是写意精神的重唱。

迷之二  2022年  200cmx80cm

笔者现以本人创作写意组画“榫卯系列”时的经验、感悟来诠释新时代的写意精神。“意在笔先”,作画前必先立意,在起草榫卯系列作品前,我所想到的榫卯并非其本身的复杂结构,而是其所牵涉、关联的文化历史。榫卯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符号与文化资源,如何从小结构之内引出大智慧,最能见画家的功力、胸襟与情怀。榫卯错综复杂的构建之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之美、凹与凸的互相支撑之美,这种文化精粹之美,无不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生活传承。它往往隐匿、潜伏于日常生活随意可触的旧物件之中——一桌一椅、一橱一柜、一床一榻……

材之初六  2021年  40cmx40cm

可以说,“榫卯系列”的创作一方面取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另一方面也源于我对宋画和西画的剪裁融会。即作画时“远观其势,近观其质”,近观远察交替进行,同时又以形体、比例、色彩空间来营造古代木工墨斗划线的工作场景。将画家之设计、匠人之工作与观众之审美三重意涵融会到榫卯意象之中,让人能从画纸之上的生活中感受到情感的表达,于画纸之外的人生中享受艺术的滋养。所以我创作“榫卯系列”既不出于“玄想”,也不归结于“玄想”,它首先萌发于我对中国文化的信念和对传统的尊重,面对榫卯穿越千年的精妙结构,如何呈现其悠长的韵味之美、如何传达其真切的哲学之思,才是我心神向往并动笔创作的动力与旨归。而在本人的个体心境之外,我真正心系关切之处在于如何通过有意味的榫卯意象在新时代恢复生活经验、接续文化传承,而这恰是中国画的时代任务,同样也是写意精神的当代回应。

材之初七  2021年  40cmx40cm

霸王枨  55cmx55cm

契合  2021年  55x55cm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