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艺术界有哪些展览值得期待?

时间: 2025-02-18 15:06:43

苏珊娜·瓦拉东,《蓝色房间》,1923年,布面油画,90x116cm,利摩日美术馆藏,图片来源:蓬皮杜艺术中心。

苏珊娜·瓦拉东

时间:2025年1月15日-5月26日

地点: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苏珊娜·瓦拉东(Suzanne Valadon,1865-1938)是法国最重要的现代画家之一,她曾是一位模特,通过观察请她做模特的艺术家来学习绘画,而成为全职画家。瓦拉东与时代潮流保持距离,在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她热衷于写实艺术,以男裸体和富有个性的女裸体绘画闻名。

本展览展出来自蓬皮杜艺术中心、奥赛博物馆和橘园博物馆的近200件作品,主要包括素描和油画,着重呈现以前很少被展示的素描作品,此外还展出一些未发表的档案,以及同代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回顾瓦拉东从模特到艺术家的人生历程,她与波西米亚画家的联系,和她对于巴黎艺术界的重要影响,强调瓦拉东在艺术现代性诞生中被低估的先锋作用,展现她的艺术不拘于任何运动的自由性。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雾海中的漫游者》,约1817年,94.8x74.8cm,德国汉堡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自然之魂

时间:2025年2月8日- 5月11日

地点: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是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也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锋。他的风景画具有象征意义,反古典艺术风格,着重表达对自然世界的主观情感反映,对于今天仍至关重要。

本展览是美国首次弗里德里希的综合性展览,展出来自欧洲和北美的30多个机构的约75件作品,包括油画、素描和草稿,以及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着重展现弗里德里希如何发展出一种象征性的风景图示,传达他在自然中发现个人的和存在的意义,并将他的作品置于19世纪德国动荡的社会和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强调德国浪漫主义对于现代自然世界观念的塑造。

展览出口附近的554号展厅还以弗里德里希和其他浪漫主义艺术家所钟爱的月亮为主题,展出绘画、瓷器、音乐、诗歌等多个媒介的作品。

金雅瑛(Kim Ayoung),《快递舞者之域》,视频,25分钟,2022年,图片来源:森大厦株式会社。

机器之爱:电子游戏、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

地点:日本森美术馆

时间:2025年2月13日-6月8日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电子游戏和人工智能为艺术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则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在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本展览展出50件采用游戏引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VR)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一些探讨了在线虚拟形象和角色超出目前社会状态的身份,另一些则展示可视化的超现实主义风景。本展览通过大型装置提供沉浸式的空间体验,展示人机共创的艺术作品,为思考人与科技、现实与虚拟的关系提供平台。

安塞姆·基弗,《星夜》,2019年,乳剂、油、丙烯酸、虫胶、稻草、金箔、金属丝、布面电解沉淀物,470x840cm,照片来源:Georges Poncet。

安塞姆·基弗:告诉我花儿在哪里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梵高博物馆

时间:2025年3月7日-6月9日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是德国首批关注国内艰难历史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规模宏大,直面黑暗的过去,并常有历史人物和传奇人物的签名,他的作品是过去的编码,与新象征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有所关联。基弗从童年起就十分崇拜文森特·梵高,他的作品也展现出梵高的影响。

本展览的名称告诉我花儿在哪里(Sag mir wo die Blumen sind),取自美国民谣歌手、活动家皮特·西格的同名反战歌曲,这一名称也与基弗即将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的同名新作,以及梵高的《向日葵》有关。本展览是梵高博物馆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首次联手举办关于基弗的大型展览,基弗为这次展览创作了前所未有的新作品。两个展馆的展览内容有一定差异,梵高博物馆将会把基弗与梵高的作品一同展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将会同时展出基弗的所有作品。

西蒙尼·马蒂尼,《圣母子》,约1326-132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英国国家美术馆。

锡耶纳:绘画的崛起,1300-1500

地点:英国国家美术馆

时间:2025年3月8日-2025年6月22日

锡耶纳(Siena)是一座意大利的城市,13世纪-15世纪,当地形成了锡耶纳画派,与弗洛伦萨画派并列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最重要的艺术流派,锡耶纳画派以富有装饰性的风格,丰富的色彩,纤细优雅的人物,以及神秘性的内容而著称。

本展览由美国国家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主办。展览中,杜乔(Duccio di Buoninsegna,c.1255-12660-c.1318-1319)的圣母祭坛画(Maestà)将会被重新整合,西蒙尼·马蒂尼(Simone Martini,1284-1344)分散在安特卫普、巴黎和柏林的奥尔西尼多联画(Orsini polyptych),将在几个世纪以来首次组合在一起。锡耶纳、那不勒斯、阿维尼翁等地制作的一百多件镀金玻璃、彩绘手稿、象牙圣母像、地毯和丝绸等展品也将一并展出。

《观音猿鹤图》(其一),南宋,京都大德寺藏,图片来源:京都国立博物馆。

宋元佛画——东渡而来的诸佛

地点: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时间:2025年9月20日-11月16日

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约11世纪)至镰仓时代(1185-1333年),许多日本僧人来到中国游学,将中国佛画带回日本,商业性的进口也同时展开,日本禅宗兴起后,中日佛画交流愈发密切,这便是日本保存了大量宋元佛画原因。这些佛画不仅被供奉于日本寺庙中,接受信众朝拜,也成为日本画师创作的范本,对日本的佛教绘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展览将展出日本国内所藏的宋元佛画珍品,包括京都仁和寺藏《孔雀明王像》和京都大德寺藏牧溪《观音猿鹤图》两件国宝,展现宋元佛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约翰·康斯特布尔,《白马》©The Frick Collection, New York,摄影:Joseph Coscia Jr,图片来源:泰特现代美术馆。

特纳和康斯特布尔

地点:泰特英国美术馆

时间:2025年11月27日-2026年4月12日

特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与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均为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两人出生时间相差不到一年,特纳出身平民阶层,却在艺术界很快成名,康斯特布尔生于富商之家,却未能凭借艺术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他们都致力于改造风景画,以截然不同但同样大胆的手法作画,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特纳喜爱描绘炽烈的日落和旅途中的壮丽景色,康斯特布尔则追求表现自然的新鲜和真实,两人因此被艺术批评家比作“水与火”的冲突。

本展览是特纳和康斯特布尔诞辰250周年纪念,意在展示两人交织在一起的生活和遗产,通过写生簿和个人物品,了解两位艺术家意想不到的一面以及内心思想。本展览将展出特纳强大而充满活力的后期画作,以及康斯特布尔富有表现力的描绘天空光线变化的素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