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之极——李玉双2019-2024作品展”启幕 Hanmo S呈现东方美学与科学视觉的艺术对话

时间: 2025-03-03 10:08:59

展览现场

李玉双(1935-2024)作为国画大师李可染长子,早年受家学熏陶,后以工科背景开创艺术新境。他提出“光编码”理论,将物理光学、脑神经学等与东方水墨精神熔铸一体,探索视网膜接收的二维光信息如何转化为艺术表达。其作品突破传统形似,以斑斓色点与流动笔触捕捉自然本质。

展览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夏可君

策展人夏可君发言中谈到,此次展览的作品为李玉双先生 2019年至2024年最后时光的创作,因此这是一场极具纪念意义的回顾展。我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将李玉双先生独特的哲学与审美理念在其晚期绘画中的完美呈现展现出来。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在开幕式谈到,以前就感受到李老师是被这个时代埋没的一位重要画家。只不过,那时中国当代艺术还处在一种被观念、被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所主导的时期。李老师的作品时,似乎能发现更多不同的东西。尤其是这两年,老爷子在晚年时期的画,更加回到了一种童真的感觉。李老师的重要之处在于,他一直在持续地用他非常单纯的、直接的感受与自然进行对话。因为他的绘画方式是写生即创作,所以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直接来自于自然中的真实感受,这与大多数艺术家是不同的。

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

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谈到,艺术本身不是说要一定要有多少人狂欢,也不是说一定要你的画卖得有多贵,而是说你真正能在科学、自然、生活、情感当中穿起一条线来,实现一个打通。我觉得从直觉上,李玉双老师是实现了这一点的。他的所有画作放在我们的房间里面,放在任何矿泉水、任何抱枕上面的产品时,给人的那种价值感、高级感和穿透力,远超过我所了解的很多艺术作品。李老师是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了一个新的秩序和编码,在这一点上,他上升到了艺术的另外一个维度。

展览现场

李玉双绘画以科学的思维进入,却因为这种认知论的路径,于不知不觉中返回到了东方的哲学语境,从而犹如宿命般地最终走向了融合中国水墨线条艺术的笔法与哲学,与他的父亲李可染先生所追求的境界趋同,并且这两种传承在他的作品中也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统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彩云下的薰衣草 68×10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墨山水 50×100cm 纸本水墨 2022年

阳光下的影子 40.5×50.5cm 木板丙烯 2023年

李玉双,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五十年代,李玉双与当时新中国艺术界群体,包括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等人的交往,奠定了其艺术思想基石的形成。1956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的李玉双分配到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教授工程力学,同年赴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学院进修。

1971年,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

2015年,他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六十年艺术个展,共展出作品60余幅。2017年,前往日本、台湾、新西兰等地写生;2018年5月,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绘画展。2020年,亚洲艺术中心举办同名个展。 2021年,广东美术馆大型个人展览。2022年,秦岭李玉双个人美术馆落成。 2024年,上海李可染李玉双濡染家风艺术对话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