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艺象: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展》即将亮相凯旋画廊

时间: 2025-03-05 14:18:01

林风眠《仕女》,68×68cm,纸本设色,1960年

艺术的革新与师承谱系的构建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风眠执掌国立杭州艺专时倡导“调和中西”的教育理念,不仅培养出吴冠中、朱德群等融合东西方美学的先锋,更以开放的教学体系重塑了一代人的艺术视野。颜文樑创办苏州美专,将西方写实技法与东方意境相结合,其弟子卫天霖、张安治等人以油彩探索本土美学,使“色彩的诗性”成为学院派的重要遗产。徐悲鸿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推行的写实主义教育,其通过学生孙宗慰等人的实践,将社会关怀注入艺术语言。这些教育先驱以学院为阵地,不仅传递技艺,更在师徒相授中完成美学基因的嬗变:从林风眠与吴冠中关于“形式美”的思辨,到倪贻德在“决澜社”对青年艺术家的现代主义启蒙。师承关系如同一张隐形的网络,链接着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神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激荡,最终催生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独特路径。

因此,本次展览并非简单的编年陈列,而是通过艺术革新与师承谱系之间的关系对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现代性路径的重新梳理。他们的作品既是个人心灵的图景,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烙印,共同书写了一部“在传统中突围,于世界中扎根”的视觉史诗。(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秦宣夫《岳王庙》,58×78cm,纸本油彩,1963

吴大羽《花韵-9》,34.5×29.5cm,布面油彩,1980年

许幸之《牧歌》,24.4×34.8cm,木板油画,1959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