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诗篇:艺术中的树木生命

时间: 2025-03-15 11:51:54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节日提醒人们关注生态保护,并强调树木在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在艺术创作中,树木不仅象征生命与时间,还承载着文化记忆与生态意义。

许多当代艺术家以绘画、版画、数字艺术等各种艺术媒介方式来表现人类与树木交织关系的深厚知识中分享故事。例如,艾玛•哈沃思(Emma Haworth)细腻描绘都市四季的树木景致;克雷西达•坎贝尔(Cressida Campbell)以版画展现澳洲植被的风土特色;莎伦•菲尔德(Sharon Field)通过“每日绘画”记录植物生命以呼应气候变化;蒂姆•诺尔斯(timknowles)以装置留存了各种树木在微风中摇曳时的不同画痕;凯蒂•霍尔顿(Katie Holten)则用树木字母书籍探索人与自然沟通的方式。亚历克斯•勒吉卢(Alex Le Guillou)运用数字技术呈现塔斯马尼亚古树的生态轨迹;这些艺术实践彰显了树木在艺术中的独特价值,传递出自然之美,更承载着文化记忆,并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如勃鲁盖尔一样描绘都市四季树林

艾玛•哈沃思(Emma Haworth)的创作建立在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起起落落的细致观察之上:在街道、公园、伦敦、纽约、巴黎或其他大城市中心的广场。哈沃思既提炼出生动活泼的个别细节——冬天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海德公园日光浴者的纤细公文包——也提炼出对整个全景的重要感觉——穿过伦敦梧桐树或从纽约摩天大楼反射的光线质量、人群中的运动感、银行假日的愉悦感。哈沃思对四季树木的感受和刻画细致入微,春日咤紫嫣红,夏日遮天绿荫,秋日层林尽染,冬日冷枝立雪的一幅幅景观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弗兰克•惠特福德将她的作品比作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特别是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

展现澳洲植物的风土特色

2022年,植物艺术家莎伦•菲尔德(Sharon Field)知晓了一则消息:到2030年人类如果不能将地球的气温升幅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下,大量野生动物将面临灭绝的风险。莎伦意识到此时距离2030年只有3000天,留给自己改变世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使命,即在2030年之前每天画一株植物、动物或物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莎伦利用八米长的卷轴作为媒介,她说自己的作品有点像气候变化的时间表。她的笔具有“档案墨水”的永久性,这意味着它可以永远被时间书写。莎伦的绘画从一小时到数小时不等,她没有为卷轴上每幅画的大小或位置制定计划。“我无法提前思考,”她说。“如果你思考大自然,大自然非常聪明,只需将事物组合在一起,一切就都成功了。”

由树木构成的字母表

“华盛顿广场公园树木奇观”是一项生态艺术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一项颂扬该地区生态的研究来展现大自然的奇迹。该地区位于华盛顿广场公园的西北角,一棵英国榆树已经生长了 300 多年。这棵树是当地视觉艺术家克里斯汀•琼斯和城市林务员乔治亚•西尔维拉•西曼斯发起的一项倡议的主题。过去三年来,两人合作在春季和秋季的每个星期日在英国榆树的底部举办公共绘画活动。自开始以来,成千上万的公园游客或路人都停下来仰望这棵树,惊叹不已,并在树下对榆树进行写生画画。公共绘画课每节课都由一位艺术家主持,艺术家与参与者分享绘画技巧来激发他们的绘画灵感。这些课程已经变得很受欢迎,正如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有 200 多人停下来观察这棵树,超过 50 人停下来画画。”

(本文参考了inhabitat.com stashmedia.tvharonfieldartist.com.auemmahaworth.co.uk等网站信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