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玉魂——古玉文化与海外华人收藏
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负责人何勇博士致辞
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负责人何勇博士在讲座开场发言中讲道,古玉在中华文明圈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古玉早已超越物质的层面,成为文化、信仰、家国情怀的载体。“通灵”的美玉在中华文明中,成为人格、精神的象征。“对于身处异乡他国的华人而言,古玉不仅是一件藏品,更是一段历史的回溯,一种血脉的牵连,承载着对故土的记忆,对亲人的思念,也成为海外华人维系文化认同的纽带。“他表示,讲座“玉魂——古玉文化与海外华人收藏”以丰富的内容和藏家的角度,以传世古玉珍品为案例,探讨古玉背后深藏的文化底蕴,在海外华人收藏圈的独特意义。
讲座主讲人叶凌宇
讲座以“玉为何物?”开场,概略性讲述了古玉的历史、文化、艺术,在叶凌宇看来,中国古玉文化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五个重要的阶段:上古至夏朝——神玉阶段;商周时期——礼玉阶段;春秋战国秦汉——王玉阶段;魏晋至元——玩玉阶段;明、清、民国至今——民玉阶段;不同阶段的古玉文化,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多元审美。
叶凌宇也强调汉代“玉石之路”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性,张骞出使西域,打通“玉石之路”,新疆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他强调:先有汉代的“玉石之路”,才有唐代的“丝绸之路”。
本次讲座的重要部分,“玉魂不灭——海外华人的玉器收藏”,叶凌宇分析了海外玉器收藏的历史背景,在晚清至近代时期:玉器因战乱、贸易流散海外,使得海外形成蔚为大观的古玉收藏;另一方面,华人移民携玉器,作为“文化信物”,得以在海外传播古玉文化。
讲座后与到场嘉宾交流
在讲座最后,叶凌宇根据个人收藏经验,就当前的高古玉热,如何鉴定高古玉?怎样选购高古玉?高古玉收藏的现实与挑战等话题,从实物出发,与到场嘉宾展开交流。
“收藏玉器,不仅是收藏历史,更是收藏民族的记忆。”叶凌宇表示,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对于普天之下的华夏儿女而言,收藏古玉的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可见的经济利益。古玉收藏,不仅在几千年的古玉文化中领悟中华大地文化脉络和艺术魅力,也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脉。古玉收藏在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同时,更是传承古玉文化及精神财富,鉴古赏今,古为今用。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