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设计是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新锐服装设计师胡佳雨谈服装设计的艺术
胡佳雨设计时装短片,模特正在走位
艺术中国:您在设计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胡佳雨:我不认为传统与现代是一种对立的关系。相反,我总是积极地从传统中寻找到最合适表达现代的元素。
传统主义代表了人们对衣服的细节有一些固有的印象,比如一看到有领子和腰带就联想到是职业装,层叠的褶边是华丽的象征;而真丝和羊毛会让人觉得奢华和昂贵。不同的剪裁代表了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审美与文化。在设计时,确定了自己的表达和风格之后,我会利用这些“固有印象”本身的语言,然后再分解、组织新的语言,从传统中找到表达当代的元素与资源。
胡佳雨时装系列(羊毛西装搭配马甲披风)
服装设计师常常在如何保持创新设计和可穿戴性的平衡之间挣扎纠结。过于创新而忽略可穿戴性,就好比是在空中搭建阁楼,时装的呈现应该基于人体的形态之上。在理想的情况下,时装应该面面俱到,在贴合人体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它的设计创新与日常穿着的不同,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创作理念。
艺术中国:请例举一个您代表性的作品。
胡佳雨:比如,我的时装系列第八套这个系列的作品体现和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定制西装制作技术,该系列全部是由有机材料、丝绸、羊毛和棉花构成。我希望通过这个系列作品体现出传统的工艺,并用现代理念做辅助、点缀,来刻画日常生活。在运用艺术手法的同时,彰显出可穿戴性对服装的重要性。
艺术中国:您在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毕业作品《本以为我们都一样》获得了芝加哥艺术学院服装系优秀荣誉的提名。能介绍下吗?
胡佳雨:是的,《本以为我们都一样》和其服装短片,获得了芝加哥艺术学院服装系优秀荣誉的提名,我个人也获得了芝加哥艺术学院学生领导力奖的提名。
《本以为我们都一样》是一个八个looks的系列,讲述了一个新人对职场的渴望。八个looks展现了八个不同的人在职场不同位置的心态,有些人安于现状,有些人野心勃勃,有些人畏缩不前。
艺术中国:在这个作品中,感觉您在设计中,不但运用了设计与艺术的语言,对不同系列的心理状态的解读也非常精准。
胡佳雨:我一直认为,服装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学科。《本以为我们都一样》作品中的八个looks系列,我确实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比如,这八套服装用了工装的细节,比如领子、口袋、衬衣和传统定制西装的工艺,去表达一丝不苟、严肃的办公室氛围。不在职场的人往往通过穿着和外表而形成的第一印象,来判断职员的专业性。职员们通过垫肩和肩膀调整自己的仪态,从而显得更加专业。工装成为他们在职场中的盔甲,这些盔甲帮助他们抵御外界的评价,遮挡他们自身的缺陷,或者展露出他们的英姿。
职场的新人有的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希望早日崭露头角;有的想法简单朴素,只想尽快融入周围的工作环境。代表职场新人的套装面料是浮于表面的张扬,丝毛面料的光泽肩垫和毛衬,保证了外表的华丽形态。真丝欧根纱的透视西装,描述了像白纸一样,一眼就可以看透的新人。
管理层的精英们有的想要炫耀自己的职位,有的想低调谦逊。加宽的肩型和配饰细节,展示着精英们对于现在的位置难以言喻的激动,而朴素的配色、高级的羊毛面料和精致的剪裁,则显示了另一群人低调而奢华的态度。
胡佳雨时装系列之第八套(晚礼服长裙搭配军用雨衣)
艺术中国:您如何看待服装设计师这个职业?您对未来的自己有哪些期望?
胡佳雨:设计师可以通过服装——自己的语言,来构成一个个简而易懂的故事。服装的语言是万能的,服装是人们展示自己最直接的途径,来来往往的路人可以通过服装了解着装者的个性。服装是没有语言的文字。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通过历史的沉淀和生活的需求而演变来的。
我热爱这个行业,也热爱这份职业。我希望自己在继承了先人智慧的同时,这个时代也能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中国:谢谢,希望看到更多您的创意佳作。
胡佳雨:谢谢。(采访/文字:付朗,图片:艺术家提供)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