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创新、多元——今天,我们为何要纪念陈逸飞?
“致敬逸飞”展览现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一次群体性的跨时空致敬
“致敬逸飞——纪念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展览邀请到56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共同致敬陈逸飞,涵盖老、中、青三代海派画家;他们中有陈逸飞曾经的同学、同事,其中有一些与陈逸飞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还有一些是活跃于当今上海美术界的领军人物、院校领导以及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时间跨度也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25年。其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是邱瑞敏在1975年的两幅人物素描,邱瑞敏与陈逸飞是上海美专的同学,这次展出的是两人当时一起采风的素描作品。而当年与陈逸飞共同创作《占领总统府》《开路先锋》的魏景山,此次则拿出2023年的新作《地铁里的年轻人》,让人惊喜,感叹不竭的创作力如此生动。
“致敬逸飞”画展现场,中间四幅为陈逸飞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陈逸飞的四件作品在展陈上并没有特别凸出,也没有为之搭建专门的展位。这番用意其实也符合陈逸飞的为人——他不是一个人在行走。在他的身后,是一群人,也是一个时代,而他也正是从这些人中走出来的。
当历史宏大叙事的架构撑起星辰大海之时,不能忽视的是每一次浪潮的拍打、每一波涟漪的激荡、每一次水花的飞溅背后,鲜活的、独立的、有血有肉的人。因此,这场群体致敬的画展,无异于也是一代人的心声再起。若有心聆听每一位参展艺术家眼中的陈逸飞的印象与故事,亦可以书写一部时代人物纪录片。
观众观看“致敬逸飞”展览作品
早年上海美专的求学经历为陈逸飞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那一段时间陈逸飞受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在技法表现上追求鸿篇巨制和荡气回肠,和后来《海上旧梦》系列和水乡系列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正如陈逸鸣所说:“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我哥哥出国之前,这20年的成长经历对陈逸飞是决定性的、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20年,就没有后来出国的陈逸飞,也没有从美国回来的陈逸飞,也没有搞‘大美术’‘大视觉’的陈逸飞,更谈不上他现在的地位。”据悉,陈逸鸣正接近编著完成《陈逸飞——他的青年时代》画册,将对这一时期展开学术梳理与文献记录,画册预计年内出版。
陈逸飞的青年时代正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走入工厂、乡村,去工作、生产、劳动,要在社会现场和群众之间创作。因此,虽然陈逸飞的艺术有精湛的技巧、唯美的氛围、绝代佳人,但都非常真实、有蓬勃的生命和烟火气。他的画面是“暖”的,并不是精英艺术的高高在上和故弄玄虚。这一点对我们当下的当代现实主义和主题艺术创作来说依然有启发。
“致敬逸飞”展览现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游走东西 回归故土 自我超越
今天很多人提到陈逸飞的油画,依然无法绕开其作品曾屡在拍卖市场创造天价的话题。当然,也正是因为市场神话,催生了“陈逸飞现象”。作为第一个在拍卖中超过百万元的中国油画家,陈逸飞无疑是中国油画“商品化”的标志性人物。1991年,佳士得在中国香港首次推出中国油画专场,在这场拍卖会中,陈逸飞的《浔阳遗韵》最高价,以137万港元创下了当时中国油画的市场记录。
陈逸飞是最早被国际艺术界认可的中国当代油画家之一,但被西方主流艺术界认可并不是陈逸飞的最终追求。在回归故土后,陈逸飞依然在创作精进。比如,他继续进行的《周庄》系列、《海上旧梦》系列。也正是《海上旧梦》,让陈逸飞以自己的视角触碰到老上海的灵魂,而不再纯粹只是展现娴熟西方古典油画技巧的画家。画面中的元素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是“上海人”精神密码的载体。他通过电影与绘画的双重媒介,将“十里洋场”的浮华升华为一种文化自觉,为上海的城市叙事提供了美学范式。
“致敬逸飞”展览现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海派文化,如何走向未来?上海当前正在大力推动海派文化的当代叙事建构。而当代海派的构建实质是在探索一种新的现代性方案,以地域文化基因为基地,构建既能保持文化主体性又可进行全球流通的艺术语言系统;可以说,当代海派正在尝试构建一种“继往”意义上的江南文人精神与“开来”意义上的全球化消费景观的辩证对话体系。正是无数多层面、多样态的“现代性”构筑了人类文明的基业。那么,陈逸飞作为这一阶段的一个“样本”,其“大美术”的学术思想价值和敢于创新的先锋性还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次展览或可作为一个引子,让更多的人重新看待陈逸飞的艺术成就及其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
斯人已逝,而艺术长存。思想的光芒亦如暗夜星光,穿透历史的漫漫长夜。
陈逸飞 后花园 1983 布面油画 76.5x107cm
陈逸飞 清晨 1983 布面油画 91.5x102cm
陈逸鸣 外滩风云 2024 纸板综合材料 139x258cm
魏景山 藏女 2016 布面油画 150x160cm
金纪发 瓶花系列01春之歌 1992 布面油画 60x58cm
胡项城 依然 X 3748 2017-2021 综合材料 136x85cm
“致敬逸飞 —纪念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展览海报
展览主题:致敬逸飞 —纪念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
展览日期:2025年4月12日~5月30日
展览开幕:2025年4月12日 15:00
总 策 划:陈逸鸣
展览执行:陈 屹
展览统筹:肖 霄
主办单位: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支持单位:蓝硕文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US Display Inc
展览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甬虹路88号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陈逸飞(1946~2005)
张自申、王劼音、方世聪、丁荣魁、万福堂、吴 健、凌启宁、
金纪发、魏景山、查国钧、陈古魁、夏葆元、赵渭凉、邱瑞敏、
王永强、陈志强、龙纯立、石奇人、任丽君、张安朴、周长江、
夏予冰、王申生、许明耀、胡项城、俞晓夫、陈逸鸣、徐伟德、
卓福民、黄阿忠、陈燮君、陈丹青、李向阳、陆静波、梁进青、
章德明、谭根雄、张晓凌、朱 刚、应小杰、曾成钢、陈 川、
隋 军、李 墙、殷 雄、李 前、殷 峻、翟 勇、李 磊、
周朝晖、严智龙、丁 设、金江波、陈 屹、潘文艳、周胤辰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