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构建东方时空观:泰祥洲大展“司天监”在知美术馆开启
真宝基金会总监暨知美术馆馆长王从卉、艺术家泰祥洲在开幕式上
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由成都知美术馆发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郑岩与真宝基金会总监暨知美术馆馆长王从卉联合策展,系统展出泰祥洲近年创作的70余件绘画、装置、影像及手稿等多维度作品。
“司天监”展览现场
泰祥洲的艺术实践始终建立在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其博士论文《仰观垂象》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宇宙观关系的深入研究,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他的创作始终围绕“时间秩序”这一核心命题展开,将中国传统天文观念与图像系统转化为当代艺术的丰富资源。
《量天尺 No.1》展出现场
《量天尺 No.1》为知美术馆“司天监”展览委任创作作品。高近五米的金属仪轨立于知美术馆三层展厅中央,记录光影流转与四时变迁的时间秩序,以当代精密设计致敬中国古代立表测影的天文科学,加以AI介入联接三星堆遗址中通天神树的宇宙想象。
左:《星宿海——银河》泰祥洲,2025,布面,综合材料,49 × 993.5 cm
右:《岷江图》,泰祥洲,2025,布面,综合材料,66 × 993.5 cm
《岷江图》则以十米长卷的恢宏气势,将地域水文与星象宇宙相连,展现其“在地性”与“宇宙观”的双重关怀。它与《星宿海——银河》组成的20⽶⻓卷落于知美术馆⼀层展厅,环抱成园,恍若太极,于空间上呼应成都西南“⽔城新津”岷江⽔域的地理脉络,于理念上演绎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上星宿与天下河流之分野映照的深刻关联。
《水原册》,泰祥洲,2022,画心:绢本,水墨,21.5 × 32 cm,跋文:纸本,水墨,21.5 × 33 cm
“黄钟大吕”原指中国古代音律吕中象征阴阳和谐,也用以形容音乐或文辞宏大高妙。泰祥洲在该系列中以“水”为核心媒介,聚焦水流与雾气在转化临界点的微妙瞬间,将水不断变化的物理状态表现为视觉上的连续体。
同时,艺术家既回溯南宋马远、夏圭对水纹的经典研究,也融汇现代声波、无线电波和流体力学等科学理论,跨越时空与学科边界,探析现代科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本体论之间的潜在联系。
左:《拟李唐万壑松风图笔墨》、中:《象首耳卷体夔纹罍图》、右:《噩候卣图》
巨幅《拟李唐万壑松风图笔墨》落于美术馆三层展厅,将北宋“丰碑山水”气象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唤醒。作品是旨在通过对话经典将宋人师法造化、中正宏大的美学精神推向极致。
策展人、真宝基金会总监暨知美术馆馆⻓王从卉在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真宝基金会总监暨知美术馆馆⻓王从卉进一步指出:“泰祥洲个案的复杂性在于基于探索艺术图示的初衷,他的跨学科的研究与方法论,不仅将中国山水画艺术放在国际艺术史的整体语境中进行溯源与再造,其坐标更落在全球文明史的高点,探索科学边界与艺术生成的推演规律。”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20日。(图片提供:知美术馆)
“司天监”展览现场
“司天监”展览现场
“司天监”展览现场
“司天监”展览现场
“司天监”展览现场
下一篇: 一把小折扇 何以藏乾坤?
大家都在看
-
2023-05-06
-
2021-01-06
-
2025-10-04
-
2025-10-02
-
2025-10-01
-
2025-10-01
-
2025-10-01
-
2025-10-01
-
2025-09-30
-
2025-09-30
-
2025-09-30
-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