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灵之光——吴山明中国画笔墨传习展”中国美术学院举行
开幕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韩璐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韩璐回忆了与吴山明先生交流的往事,深受其“笔墨向虚处走、做人向实处行”启发,认为这不仅是艺术方法,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并强调吴山明先生艺术风格的三大基础:一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二是扎根中国传统笔墨;三是关注、表达并思考当代。当代艺术工作者应继承吴山明先生的精神,在守护中国笔墨传统的同时,与当代融合。
吴山明先生夫人、著名画家高晔芸致辞
吴山明先生夫人、著名画家高晔芸回顾了策展历程,本次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的支持下,对吴山明在中国美院数十年的艺术与教学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意义重大。吴山明先生1955年进入美院附中,1964年大学毕业后获得宝贵机缘——陪同潘天寿先生进行为期一个多月写生与交流。潘老下笔的气魄、构图的独特及艺术胸怀深深震撼了吴山明先生,成为其一生艺术探索与大胆创新的重要启发。正是这一经历拓宽了吴山明的视野,奠定了其日后在笔墨与教学上的突破精神。此次展览不仅呈现吴山明艺术发展的脉络,也凝聚了家人和策展团队的辛勤付出,希望展览能为观众提供一定启示,感受吴山明在逆境中坚守与创新的精神力量,使其艺术与教育理念得以延续与发扬。
吴山明(后排左起第四位)与潘天寿等老先生合影
吴山明(1940年—202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现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95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1964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直至2019年。期间担任过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组组长,中国画系副主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学部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等职。出版画册、教材数十本,有《中国意笔线描人物画研究》《宿墨法》等著作。并担任大型水墨动画《山水情》的人物造型设计。中国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金奖。作为浙派人物画第二代领军人物之一,吴山明先生以其虚淡空明的淡宿墨人物画饮誉当代中国画坛。
本次“虚灵之光”笔墨传习展共分“为道明理”“高格写魂”“淬魄见心”“以意命笔”“化腐朽为神奇”“东方虚灵之光”六个部分,剖析吴山明的笔墨探索历程,关注他以浙派人物画为基础,经过苦苦求索,找寻到适合自身的个人风格,进而拓展现代人物画的笔墨语言范式和审美范畴这一过程中的卓绝努力。此次展览有三大亮点:
珍品云集,再现笔墨求索之路
本次展览以问题研究为导向,聚焦吴山明先生艺术生涯中浙派人物画、意笔线描、宿墨变革等重要议题,系统展示其从早期写生至晚年心象表现的演进轨迹。展览集中呈现大量写生原稿与各时期精品力作,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展出,如吴山明先生的本科毕业创作《飞雪迎春》,已与观众阔别近60年;而曾参加全国美展的《孺子牛》,则是自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后第一次对外展出;展览还将多组细线稿与相应意笔线描作品之间进行对比式呈现,为理解吴山明先生的艺术方法与教学思想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此外,本次展览尤其注重对其意笔线描造型体系与淡宿墨“虚灵”美学之间关联性的学术梳理,特邀多位书画名家针对二十余幅典型作品进行解读,以期揭示吴山明先生将传统笔墨语言推向具有现代意义新境界之历程。
《孺子牛》
虚灵之美,东方审美的自觉追求
为了充分展示吴山明先生的艺术探索历程,此次展览特别通过吴山明1985年至1995年创变期的精品力作,和后期一批宿墨精品来阐释展览主题。
“虚灵”二字,言其笔墨虚和中见灵性,朦胧中透光亮,乃大道至简之美。展览以“虚灵之光”作为主题,不仅指吴山明先生蹈光辑影,抟虚成实,发现了淡宿墨中存在的东方式虚灵光感,更指他通过虚灵之境构筑起对东方美学的深度理解和表达。
少年 意笔线描 1987 画心66.5×44.5_外经208x58.5
山明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尤其在对宿墨的运用中,将宿墨的枯、板、结转化为晶莹鲜亮的风格,发展出兼具空明与朦胧感的笔墨语言,体现出山明先生在现代性转型中对中国画主体性的坚守。而这一变革则进一步证明笔墨的演进不仅是技法层面的,更是审美和精神层面的拓进。
吴茀之先生遗像
大凉山之秋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图文由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提供)
大家都在看
-
2023-05-06
-
2021-01-06
-
2025-10-04
-
2025-10-02
-
2025-10-01
-
2025-10-01
-
2025-10-01
-
2025-10-01
-
2025-09-30
-
2025-09-30
-
2025-09-30
-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