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感动·传承的力量——李家山水三代艺术家对景创作展”荣宝斋开幕
写生是“李家山水”的核心精神,从1954年李可染先生的江南写生开始,到李小可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各地的写生,再到今天李小可学生们对于写生理念的坚守。“李家山水”在当今中国画坛已形成了清晰地传承体系,成为推动中国画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6年李小可与学生在甘肃黄河石林处写生
写生变革 李家山水
山川之美,自然之趣,历来是中国山水画乐于表现的重要主题。故隋唐以降,山水画便独立成科,山水画史上也涌现出荆浩、范宽、黄公望等巨匠。清末以来,山水画的发展逐渐失去生气,师法古人、闭门造车成为一种风气。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变革传统山水成为摆在山水画家面前的问题。中国画面临存亡危机的那一刻,李可染先生以高度智慧提出“精读大自然与传统二本书”,于1954年开始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先后四次行程数万里的水墨写生,改变了中国画命运的同时,构建了李家山水与时代共进、蓬勃向上的独特风貌。
李可染《雨亦奇》1956年 44x59cm
此次展览重点挑选了李可染从1954年至1959年的写生精品《北海晨曦》、《苏州虎丘》、《雨亦奇》、《漓江边上》等,这些作品为广大观众还原了李可染从北京的郊区开始,逐步走遍全国的写生过程。
从“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这些写生创作的精品饱含着李可染先生对中国画变革的思考。从传统中走出来的李可染先生,以毕生的精力,兼修传统与自然这两本书,从山河中索取,又以作品回馈山河。他开拓出中国画的一片崭新天地,因而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画的生机和新的出路,开创出在现当代画坛影响深远的“李家山水”,更是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命运。
李小可《意大利写生—佛罗伦萨老桥》-2017年-54x78cm
李小可《美国写生——树》-2018年-57x137cm
从神秘苍茫的雪域高原到绮丽雄浑的现代桥梁建筑;从思考写生的布局构图到还原写生对象的结构质感;李小可将中国画的传统精髓与现代人的视觉体验不断融合,将自我真实的情感与本真坚守融入到艺术创作。李小可在传承李可染艺术精神的同时,不断拓展“李家山水”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可能。
马春林《婺源春》2021年 68x45cm
刘秦州-《普宁寺写生》2018年-45x68cm
张锌《徽居》2012年40x48cm
展览主题:“自然的感动·传承的力量——李家山水三代艺术家对景创作展”
学术主持:吴洪亮
总 策 划:刘 莹
学术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
主办单位:北京画院、荣宝斋、李可染艺术基金会
承办单位:荣宝拍卖、李小可艺术发展中心(筹)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0日——2021年12月27日
开幕时间:2021年12月20日 14:30
展览地点: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可染、李小可、丁长林、于洋、马春林、王驰、王爱军、朱零、刘秦州、齐艺、关多、孙国庆、李广军、李平、吴天成、吴远明、吴章杰、张红霞、张选民、张振宇、张锌、陈成珍、陈春芳、金连德、周爱国、赵炜、胡方正、柯林胶、姜海鹰、高军、黄山、康邕、韩永良、韩琨、管清海
学术委员会(按年龄排序):
吴洪亮、刘 莹、谢永增、范存刚、郭宝君、唐 辉、
牛 朝、买鸿钧、徐卫国、乐祥海、范 琛、刘 旭
策展委员会
委 员:马春林、刘秦州、吴天成、朱 零、丁长林、黄 山、张热云、吴章杰、张振宇、罗易成、康 邕、薛 良、许宏宇
展览统筹:薛 良、赵 密
展览组织:李素奇、范丽颖
视觉设计:张建波
展览助理:王 成、任志刚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