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互联网形态主义&网络艺术社会学”国际学术论坛(2021)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作者:付朗时间: 2021-12-22 02:16:01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学院校长庞茂琨教授致欢迎辞

(一)

互联网形态主义:媒介与技术

12月18日9:30—12:00

“互联网形态主义”思潮成为一种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国家的全球化的网络形态,是21世纪社会前行的发动机。换句话说,“互联网形态主义”包括了21世纪以来的社会思潮、技术形态的更迭、文化现象以及艺术流派等诸现象。

论坛嘉宾成朝晖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以算法为创新驱动的时代演绎》

成朝晖,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中国色彩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

论坛嘉宾徐世中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流浪星球不会成为元宇宙》

徐世中,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区块链应用等领域研究;教学方面主要从事以“设计思维+工程设计”为核心要素的“以人为本的系统设计”在新工科教改中的实践。

论坛嘉宾王立新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在线视频产业发展动态与意义生产机制》

王立新,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

论坛嘉宾张周捷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数字艺术与新造物》

张周捷,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创作领域先锋实践者,被著名商业杂志 Fast Company 评为“2014 中国商业年度最具创意100人”。

论坛嘉宾黄宗贤与现场嘉宾、观众进行交流

黄宗贤,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二级),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线下会议室论坛学术委员唐勇与现场嘉宾、观众进行交流

唐勇,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论坛线下现场

(二)

互联网形态主义:社会与文化

12月18日14:30—18:30

在网络现场,我们应正视“互联网形态主义”对社会发展推动的强大动力,它是我们生活的数字镜像,是一个全球化的数据景观。由此而来的网络艺术设计学、网络文学、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戏剧、网络教育、网络会议、网红、带货直播、抖音等诸形态,都属于讨论的范围。

论坛嘉宾曾玉兰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拷贝、戏拟与反击——网络时代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视角》

曾玉兰,策展人、批评家,现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馆长,长期在公共艺术机构内从事展览策划与学术研究工作,批评写作涉及近现代艺术史、当代艺术。

论坛嘉宾骄玛·斯沃·马提尼斯(Jaume Suau martínez)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跨文化艺术互动:如何在后大流行时代加强社会目标》

骄玛·斯沃·马提尼斯(Jaume Suau martínez),博士,全球传媒管理学位学术协调人,西班牙布朗卡纳·拉蒙优伊大学Blanquerna传媒和国际关系学院Digilab研究小组主任,学术期刊《新闻实践》副编辑。

论坛嘉宾莱雅·孟娜内亚 (Laia Manonelles Moner)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艺术与社会:艺术实验的潜力——论安东尼· 阿巴德的作品<数据管道介入>》

莱雅·孟娜内亚 (Laia Manonelles Moner),博士,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艺术史系讲师,InterAsia研究小组(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成员。从2012年3月至2016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艺术史和考古学系担任研究助理。

论坛嘉宾赫尔曼·巴希隆·门多里奇奥(Herman Bashiron Mendolicchio)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实体数位化时代的艺术性交流与链接创造》

赫尔曼·巴希隆·门多里奇奥(Herman Bashiron Mendolicchio),研究人员、作家、编辑和策展人。巴塞罗那大学“艺术史、理论和批评”的国际博士学位,巴塞罗那大学文化管理课程讲师,国际文化合作研究生课程协调员。

论坛嘉宾朱田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后疫情时代对视觉艺术创作形式与形态的影响》

朱田, 2014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声音设计硕士学位。2015年英国凯特林(Catlin)艺术大奖获得者,2014年获英国Broomhill国家雕塑奖,2009年被选为英国新锐声音艺术家。

虚拟会议室嘉宾交流现场

(三)

网络艺术社会学:创作与批评

12月19日9:00—12:10

“网络艺术社会学”是基于“互联网形态主义”社会思潮下的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它是集社会学、 网络形态与艺术学融合交叉的新学科,是网络形态下对当代艺术“线上形态”的探索与研究。

“网络艺术批评学”系指通过网络上的批评形态,借助网络传播的艺术批评现象。它有着实时交互性,是一种互动功能的网上批评现象与传播形态。

论坛嘉宾吴海燕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数字化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吴海燕,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纺织服装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理事长、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常委;第七届国务院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论坛嘉宾闵罕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从数据农场到信息控制社会》

闵罕,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论坛嘉宾赵晨音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网络生态中的批判性设计》

赵晨音,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瑞典IASPIS基金会访问学者、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学者、瑞典KONSTFACK国立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论坛嘉宾冯大庆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流量•艺术•批评——信息学视域下的网络艺术批评》

冯大庆,青年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学博士,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策展与理论艺委会委员。

(四)

网络形态艺术行动者:青年视点

12月19日13:30—18:30

互联作为网络的基本功能,透露出一种现象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这一特征在互联网的实践中充分显现出其参与基础设施/社会构成中更多潜在的可能性。

论坛嘉宾吴月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主题:《互联网行动主义:论游击战》

吴月,策展人,写作者。哈佛东亚研究系硕士在读,纽约大学艺术史荣誉学士,目前工作于哈佛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与哈佛中国艺术实验室(CAMLab)。曾担任当代艺术家徐冰工作室项目主管,网络策展实践“平面游击:起来!数字失神者”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青策计划202Online”。

论坛嘉宾黄淞浩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主题:《众筹一个元宇宙》

黄淞浩,艺术家、策展人。担任「雷电所」主理人,并关注新技术对艺术家实践的驱动力。曾联合创办“激烈空间”并策划相关项目及展览。

论坛嘉宾陈星宇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空间的肌理》

陈星宇,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博士候选人,德国柏林驻留艺术家。

论坛嘉宾刘广隶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网络具身化与记忆宫殿》

刘广隶,2020年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影像研究中心,艺术实践涉及绘画、影像艺术、3D动画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曾获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大奖Golden Nica(电脑动画组)、卡塞尔纪录片影展最佳短片Golden Key大奖等奖项。

论坛嘉宾陈骏龙进行主题发言

发言题目:《浅析电子游戏蕴含的后现代意识形态功能》

陈骏龙, 201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20级研究生,主要致力于新媒体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

论坛嘉宾李珂珂与嘉宾、观众交流

交流主题:《策展话语的转向——以行动者网络艺术实践案例为对象》

李珂珂,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展览策划与视觉传播在读博士,美国达拉斯艺术博物馆(Dallas Museum of Art, DMA)当代艺术部助理研究员。

项目策划宋刚对论坛进行总结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重庆市新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中心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学术委员会

主任:庞茂琨

副主任:张杰、焦兴涛、魏东

委员:郑川、王天祥、李川、黄宗贤、唐勇、宋刚、李敏敏、林俊廷  

项目策划:宋刚

项目统筹:李川、王天祥

项目执行:邓川、李莹

项目宣传及拍摄:刘棒、宁佳伟、陈秋萍、张煜华

英文翻译:胡默然

执行助理:谢玉环、肖 游、赵炫宇、阎小骏

Vi设计:山永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