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于纲与“金竹山计划”

作者:付朗时间: 2022-01-04 23:00:23

金竹山车间五--布面油画-80cmx150cm--2021

文|郭赟

一些风光不再或者正在消逝的工业形态依然支撑着数量庞大群体的工作与生活,他们在幽暗的角落劳作以生存,却支撑——或者说佐证着灯火辉煌的现代城市文明。 

金竹山是湘中冷水江市的一个小镇,人口不过两万余,因盛产煤而在大工业时期举国瞩目,其时,矿工是一份充满荣耀的工作,但随着矿藏的衰减以及尖端科技产业走向前台,矿工几乎成为了被大时代遗忘的底层。金竹山采煤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已有日产万担煤的规模,大跃进时期一度喊出了“学大庆,赶开滦”的口号,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发展顶峰时期拥有矿工数千人,年产煤三十万吨以上,可谓盛极一时。而今,曾有“世界锑都”之称的冷水江市业已被划归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亦从辉煌走向没落,当时号称“夜重庆”的金竹山现今工人寥寥,没有了往日的紧张、繁忙与嘈杂,巨大的厂房里也是满目破败,凌乱堆放着冷酷沉重的钢铁机器,偶有三两个工人懒洋洋地敲打着锈迹斑斑的铁片,制造出刺耳的声响。

矿工的储存柜二--布面油画-40cmx60cm--2021

黄于纲毕业于艺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却蛰伏湘西山野凉灯村近二十年,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穷困村庄里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像他们一样下地劳作,用他们的方式生活,也见证他们的生老病死,他用绘画、雕塑、装置或者影像等各种形式记录他们的一切日常琐碎生活。黄于纲的作品即是这些村野匹夫们生命日常流逝的印记,同时,通过艺术的表现、展览以及传播,把那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的村民以及他们的家什、日用品,甚至是他们生活的土地带到了北京、上海及深圳等象征着这个时代的一线城市里,两者唐突而不合时宜的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时空与意识形态的错位引发的是对价值观的重新定义。艺术行为本身即是艺术家的作品,因艺术的介入,凉灯村为当代艺术界所知,因而修路架桥,当地小孩也开始接收到现代艺术教育,凉灯村也得以与现代文化接轨。黄于纲对于凉灯长达十八年的关注与介入带来的启示是:现代化也许是历史必然却并非必须,现代化也并不意味着先进或者启蒙,现代文化对“桃花源”的改造并非意味着为“无知山谷”寻找出路,或许更多只是一厢情愿的乌托邦式幻想。 

黄于纲

黄于纲,男,1980年出生于湖北石首,湖南桃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至今关注湘西凤凰县山江镇千潭和凉灯苗寨,2013年开始做"金竹山计划",以艺术学和社会学介入,以“现实主义”述说中国当下乡村和城镇变化。 

个展

2020  “抓几把白云”,鸿一美术馆  上海

2019  凉灯:"那块田里长出的画",民生现代美术馆  北京

2016  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凉灯村、艺尚源空间  湘西、长沙

2015  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证大当代艺术空间  上海

2014  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现实空间  北京

联展

2021  磁场--黄盒子实验空间,喜马拉雅美术馆  上海

2020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9,坪山美术馆  深圳

2020  流动的边界·全球在地的中国当代艺术,湖南省美术馆  长沙

2019  具象·非象,维也纳

2018  上海青年艺博会推荐展,上海

2018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8  异乡人,祥山美术馆  深圳

2018  异乡人,年代美术馆  温州

2017  中国文联资助《凉灯苗寨的生活》项目(省内油画类唯一入选)

2017  墙艺术,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16  进入乡村:拯救与共生,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15  江南如画,苏州美术馆  苏州

2014  理想之光,湖南力美术馆  长沙

2014  英国约翰莫尔绘画比赛,喜马拉雅美术馆  上海

2013  绘画的品格,大都美术馆  北京

2013  未曾出现的声音,威尼斯

2012  从写实出发,于斯空间  长沙

2012  最绘画,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2  可见之诗,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2  权益互换空间,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11  凤凰西去20000米,晞望艺术馆  北京

作品获奖情况

2020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0卷)

2014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卷)

2014年,入选2014湖南省油画学会年度作品展,获银奖(最高奖)

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省银奖

2006年,《年关》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社会组三等奖,中国学院奖最佳美术设计

策展人郭赟简介: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生于1984年,湖南郴州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毕业,曾任艺术国际网编辑部主任、长沙力美术馆执行馆长、深圳祥山艺术馆副馆长。现为雅昌艺术网专栏评论家、独立策展人工作生活于深圳,主要策划有《异乡人——当代族群经验研究展》、《时间的边缘——2019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二线插花——深圳当代艺术2019》、《走街串象——2020深圳青年艺术周》、《时间的河——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在河之洲——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等学术展览活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