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相发——费永明、蔡祎纸笺与笔墨的对话展”上海图书馆举行
“纸墨相发——费永明、蔡祎纸笺与笔墨的对话展”展览现场
“纸墨相发——费永明、蔡祎纸笺与笔墨的对话展”展览现场
明王宠 《楼东赋》修复前后对比图
经扬帮修复后,南宋佚名《江干牵舟图》册页
此次展览将特别呈现费永明在长达10多年时间内反复深入试验所成功复原的煮硾麻纸、煮硾楮皮纸、煮硾竹纸、苏木染煮硾麻纸、皮纸制染黄纸、皮纸仿金粟山藏经纸以及乾隆高丽贡笺等传统经典古纸、古笺。其中,有许多古纸笺品种早已失传,如今复原重现,已全部应用于扬帮装裱古书画修复过程当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费永明采取捶捣、植物汁液、蒸煮等多种特殊方式,复原了明代董其昌最喜爱的书画用纸“谈笺”。这种古笺有鱼子松花之润、铺玉敲冰之滑,而且,浓墨落纸,须臾间又变淡雅。
经扬帮修复后,明《独乐园图》全图
“纸墨相发——费永明、蔡祎纸笺与笔墨的对话展”开幕式
费永明表示,从六朝到明清,书画用纸不仅品种多样,而且效果千差万别。古代的名纸,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原料多样复杂,包括手作加工的楮、麻、桑、竹等纯自然材料和植物汁液,还因为工艺方法非常独特、工艺复杂,甚至还需要糨、打、煮、硾、金、银、粉、蜡”等特殊工艺。复原和制作这些早已失传的古笺纸所需科研时间较长,劳作十分辛苦。但这些特殊的古纸,柔润、紧密、绚烂,便于书写绘画、表达情感,是色彩斑斓“古纸笺”世界中不应被遗忘的重要成员。
“作为扬帮装裱非遗传承人,我最为关心的就是在修复的时候要有材料可以用。”费永明表示:“以唐代写经修复为例,由于唐代古纸是文物,即使有也无法使用,因此,在修复唐人写经时,为了把之前的破损状态修复得天衣无缝,我们最终只能选择以唐代制纸古法,再造‘唐纸’。也就是先‘复原’已经失传的唐代古法,后以唐代古法再造熟纸,最终得以复原唐代古笺。”
宋张即之《上问尊堂太安人》尺牍
图片说明:扬帮修复宋龚相《白金帖》册页及完整修复过程图;其中,图一为祝枝山《昨凂帖》原托命纸南宋龚相《白金帖》手札原状;图二为经扬帮修复后,龚相《白金帖》现状;图三为经扬帮修复后,祝枝山《昨凂帖》现状;图四为宋华亭令龚相《白金帖》册页。
研究古纸笺也曾带来意外收获。2020年,在修补包括沈周、文征明、祝允明等手札在内的明《吴门清简册》时,费永明在揭裱祝枝山《昨凂帖》时,在此帖背后,意外地发现了作为原托命纸的南宋龚相《白金帖》手札一封。
对于费永明来说,意外得宝,欢喜无似。于是,他将龚相原札、枝山此札照片合裱后,又请蔡祎先生补书龚相诗六首,合裱成一册,这样的装裱理念与赏艺集古品味,是继承自前人的,真正达到了“敬惜字纸”的境界。蔡祎补书的六页,其用纸也是特制的,纸性及气息力求存宋制之风。如此趣事,亦成为扬帮古书画装裱领域的一桩美谈。
呈现扬帮装裱在“复原”失传古书画装裱技术领域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扬帮仿古装池”为扬帮装裱所独有,其核心要求古书画修复须严格“恪守古法、修旧如旧”。也就是说,扬帮仿古装池要求古书画修复不能简单理解为仅对画心的修复,而是要将整个艺术品的气质和神韵都要恢复到符合当时艺术品创作年代的特质。
在古书画修复过程中,扬帮仿古装池的首要要求是最大程度地保存藏品的原始风貌。在整体修复和装裱南宋佚名《江干牵舟图》的过程中,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扬帮仿古装池”所要求的复原古书画“气质和神韵”的要求。
南宋佚名《江干牵舟图》的新装裱,运用新的方法,类似于设计了独特的新艺术装置,采用似活页夹插入藏品的新装裱形式,将古画整体嵌在完整的册页套子当中,既展现了南宋画心,也展现了清代装裱。其中,古画活页夹采用花绫做成空白画心的口字形,左边半页做正常蝴蝶装册页,右边做成两叠套装,分别挖嵌沿边。看上去即为完整的整体。花绫也经重染,以期色泽与图案尽量与藏品原来的裱头接近、甚至一致。
同时,为最大程度地丰富文物的文化外衍,此画所有跋文、配诗、题签乃至钤加收藏印等均为再创。其中,此画的对题诗文内容是由诸文进先生依照画面内容创作,蔡祎先生行书抄录,诗文内容藏品画意而作,而非抄录前人陈句,这样就呈现出针对性的题识,为文物艺术品递藏提供另一种鉴赏角度。
此外,装裱时,又将这幅古画完整扩容成为一册,增加了考究且相宜的“包装”。此册封面采用金襕唐草纹锦,四边镶老红木细边,册内题跋页书写纸采用旧楮皮重加煮硾,与原作绢色保持完整的统一和谐。
“纸墨相发——费永明、蔡祎纸笺与笔墨的对话展”展览现场
“纸墨相发——费永明、蔡祎纸笺与笔墨的对话展”展览现场
从南宋佚名《江干牵舟图》的最终装裱形式来看,最大程度地保存和复原古书画“气质和神韵”,是“扬帮仿古装池”的最高要求之一。“扬帮书画装裱名师除本行手艺外,在鉴赏、材料方面必须有独到的本领与见识。”费永明表示,装潢修复是综合认识的劳动。对书画本身的鉴赏鉴真、修复的技术手段、修复材料的认识积累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在修复明代王宠《楼东赋》《长笛赋》残片时,费永明在修好画心之后,以明代手卷经典样式将其完整补全,以新研制的仿金粟山藏经纸作为引首,以煮硾楮皮纸作为拖尾,蔡祎先生补《长笛赋》原文先以小楷书于旧竹纸上,后数十行兼用煮硾潜山桑皮纸,恢复了明代书画的气度。蔡祎在《长笛赋》后题跋中恳切地写道:“是作含蓄冲和,精力内蕴,枣木气盈然,虽不能窥其全貌,只字片纸间亦能观其古茂,朴厚处得魏晋之韵,卓然明之大家,殊可宝藏之。
在明《独乐园图》之后的拖尾上,蔡祎先生行草书《独乐园记》一例。此拖尾采用皮纸经反复煮捶而成,纸面莹润,古质的书法,朱红的钤印、褐色的签条以及天青色的花绫裱边,形成古典雅致的效果,是古画与纸笔想得的最佳范例。
在古书画的修复过程当中,扬帮装裱对于古书画装裱文献的整理和技艺复原工作,一直非常重视。费永明表示,历来书画修复讲究“修旧如旧”,古书画修复不是单指画心的修复,而是装裱上也要达到作者创作年代的精神气质。因此,在古书画修复和装裱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以求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书画创作当时的风度气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装裱实践,费永明得以恢复古籍中记载、现已失传的“黄金绫条”和“墨界双线”等传统书画装裱形式。
据了解,文震亨曾在《长物志·装褫定式》中录有两句话:其一,“二垂带用白绫阔一寸许,乌丝界画二条,玉池白绫亦用前花样”。其二,“书画小者须挖嵌,用淡月白画绢上嵌金黄绫条,阔半寸许,盖宣和裱法,用以题识,旁用沉香皮条……”。
费永明对于此段文字中关于“垂带……乌丝粗界画”“……嵌黄金绫条”的材质与装裱法,经反复实践得以忠实再现。甚至,包括藏青色包首绢的恢复,由于没有现货可买,全部都是由手染而成,须用靛蓝经十数次反复漂染才能够得到。
“为了文震亨《长物志》中两句话,我们坚持钻研和完善古代书画装裱技术,寻找古籍文献中的确切解释,并最终结合当地扬帮装裱工艺。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费永明表示:“看时容易!中有许多甘苦,唯我心知!”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5日。
蔡祎行书张炎词《高阳台·西湖春感》,画心为煮捶狼毒纸,在扬帮装裱中,装裱样式采取扬帮装裱复原的“黄金绫条”和具有明代装裱特征的“墨色天地”“藏青包首”等等
蔡祎行书节录《文房四书》,画心为煮捶楮皮纸,在扬帮装裱中,装裱样式采取扬帮装裱复原的“黄金绫条”裱式,天地隔水用的是南宋《绍兴御府书画式》的尺寸。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