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真如幻画间游——探寻余启平的人文栖所

时间: 2022-10-11 20:20:27

《听琴入浴图》 2019 纸质水墨设色 45cmx46cm

《疏影横窗》2020 纸质水墨设色  41.1cmx60.5cm

《如意书房》 2021 纸质水墨设色 41cmx61cm

艺术家余启平(左一)与外国嘉宾

墙里墙外——庭院内的精神栖所

大学时候的余启平去苏州写生,传统建筑中白墙黑瓦的地域特色挥之不去,而后续直接用红砖垒起来的房子和白墙相互呼应也格外醒目,尤其在夏天雷雨的夜晚,红白相间的墙体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将白墙黑瓦、红墙绿地并置,只不过用色并非明丽而是更趋古典,宛若记忆中的颜色,褪去了锐度,只留下隽永的温度

 《且为东风住》 2019 纸质水墨设色  46x49cm

墙与屏风经常出现在余启平的绘画中,也成为他的一种造景方式——通过二者的布局隔断出不同空间。而有了空间就有了时间,也同样有了墙里人和墙外人,故事便自然而然的摊开了......

《只道寻常》 2020 纸质水墨设色 42.5x61.5cm

无论是“庭院深深深几许”,还是“春来自闭闲庭院”,中国文人的诗与画中总少不了庭院的设置。庭院亦宛若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所,它不仅作为物理屏障形成一种隔断,同时也保护了文人自我内心的安全与完整,围得一处避世净土或温柔乡。就如同《不问春风》中,墙内人掩面、读书,享受安逸远离喧嚣;而在作品《只道寻常》中,一条树枝穿墙而过,根部留在黑夜,枝桠刺向白天,它仿佛打破了某种平衡,带着外部世界的力量,画中的礼帽也飘了起来。

余启平在作品《沐烟图》前

这些罗汉调皮乖张,有的白眼斜视,有的呵欠伸腰,或聚众阔论,或挤眉弄眼,甚至斗鸡眼宛若素人,又流露出通察大千参透一切的智慧,傻样不傻。余启平说:“因为看到罗汉便让人快乐和愉悦,所以我选择他们作为画面的主角。”行走世间,“我笑他人看不穿”是否也是一种修行呢?至于罗汉的修行与隐喻,是否也是艺术家自己的投射写照呢?言外之意,画外之音,逸笔草草,藉此抒怀。


作品细节

余启平多年挚友,中国国家画院原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刘牧先生在采访时表示,三年疫情,他能沉下心来创作这么多作品,实属不易。“尤其是那组写意作品很让人感动,他的绘画更轻松、更成熟,更游刃有余了。人是很难‘松’下来的,‘松’下来才能见境界,余启平工写一体,整个脉络和精神是始终如一的。他的绘画寓大精艺于不经意之间,我要向他表示祝贺。”

展厅现场

在这似真如幻的展厅,信游画作间,总是让我们再度回眸自己,寻找心灵中的热爱、智慧与美好。驻足作品前,每一个细节都令人玩味许久。原来,这耐看,不仅是因为画中有故事,更因为故事中隐喻着你与我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ICI LABAS艺栈画廊持续展出至10月30日。(文/良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