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的裂痕:Crackle系列艺术作品在艺森空间展出
如何通过一个平面来表现生命中的各种情感(affects)?朱丽晴的Crackle系列仿佛在回应着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理论中关于从创伤(trauma)而来的各种情绪,在其中既带有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各种身体动态和情感的表达,又如同阿尔贝托·布里(Alberto Burri)般对各种综合材料进行探索。可以说,艺术家不断尝试对当代意义下艺术的材料性和形态进行实验,同时不忘表现其自身个人主体性的无意识情感。
作品中所呈现的裂痕,来自于艺术家对各种材料之间的实验性综合。受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影响,艺术家不拘泥于传统绘画所用的材料,其旨在达到“绘画之为绘画如何可能?”的概念问题。在综合材料的作用下,裂痕让画布的肌理不再仅仅在“纯粹平面”上产生共振,反而产生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所谓地形学(topography)概念上的各种褶子(folds)。在这样一种运作下,作品处于一种介乎绘画与非绘画形式之间的形态,启发观看者思考当代意义下的绘画定义。可以说,Crackle系列所表现的一方面是材料性的实验性,另一方面是艺术形态的当代性。
朱丽晴,珊瑚,2022,布面丙烯,150 x 150cm
朱丽晴,岸边,2022,布面丙烯,150 x 150cm
朱丽晴,深海,2022,布面丙烯,150 x 150cm
朱丽晴创作中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