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与本土:探讨当下意义 关注青年所思所想——2020“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师长揭晓讲话
座谈举动当天,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作为主办方代表谈话,他但愿经由本次接洽的组织,促进人人思惟的分享、聪明的交流,为策展行业和社会进献力量。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策展人翁笑雨连线讲话(连线截图)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策展人翁笑雨经由网络连线的体例介入了座谈运动,她的演讲问题是《若何糊口在一路?身份政治、普世性的窘况以及对新的世界主义之盼望》。在讲话中,她从新冠病毒这一全球化的疫情对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出发,连系她小我的展览谋划履历,商议当下的我们应该若何思虑“世界主义”这一概念。
现代艺术无疑是全球化的产品,自力策展人也是在这股高潮中成长出来的脚色,然而,跟着这股高潮的成长,分歧文化之间的交流却变得越来越难题,全球国际项目往往轻忽了本土艺术家比重的需要,与社会问题脱节。然则这并不料味着国际性的文化艺术项目就此落空容身之处,我们应该思虑的是若何打破这种舆论下的状况。最后,翁笑雨总结到“在展览的筹谋和美术馆的治理中,需要构建出能让彼此感触感染到对方节奏和韵律的情况和空间,我但愿这一点对中国的艺术文化工作者也有所开导。”
艺术家、策展人、KADIST中国项目总监沈瑞筠
沈瑞筠的演讲问题是《一体化照旧多样化,分照样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涯的提醒以及在策展中的表现》。她从本身谋划的园林系列展览出发,以园林为切入点来研究和中国文化相关的议题,并试图把这些认知转化到现代艺术的创作和策展中。
她认为,今朝我们面临的艺术创作和策展中的问题,或许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谜底。基于此,沈瑞筠在实践中甩掉了策展常有的主题性、时候性等常见的分类法,而是用气场、意和境来组织这些作品,使展厅中每一个空间都传达出纷歧样的气息。她进展展览或许不仅仅作为传达信息的对象,更可还原世界的多维性、复杂性,使观者经由游览,共同小我经验的解读,获得具体而奇特的小我体验。沈瑞筠提到,“全球与本土也是一个共建关系,着眼于具体的时空问题,不给本身设一个限制,不执着于界说和说法,或许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出路。”
策展人、木木美术馆结合创始人雷宛萤
雷宛萤的演讲问题是《西方旅客与康熙南巡——在非汗青和非地缘政治的视界里做一场展览》。连系美术馆的策展实践。她在陈述主题时,代入“西方旅客”和“本土观众”两个视角,评论辩论若何在展览筹谋中超越汗青和地缘政治的限制。
雷宛萤认为,作为本土策展人,在展览谋划过程中不该该将世界分为真实的素质范畴和再现范畴两部门。若是在今天今世美术馆将文物呈现给观众眼前,却没有给观众带来除了汗青以外的认知和开导,这个展览可能不是木木美术馆但愿去做的。同时,谈话以木木美术馆展览为例强调了美术馆教育功能的主要性。
雷宛萤谈到,在全球化的后台之下,展览筹谋,该当付与观众或旅客主体性。展览作为客观的、科学的机制,超越民族和国度的界线,构建艺术作品中每一个个别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给观众增添种族和身份群体的标签。
圆桌接洽环节现场,现场讲话人从左至右为:柳淳风、沈瑞筠、朱小钧、赵蓉、雷宛萤。翁笑雨线上连线并介入商议
随后,柳淳风主持了圆桌商议环节,针对每个嘉宾身份,对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中心状况”、艺术贸易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国际性展览与本土观众的联系以及广东区域本地盘缘文化与艺术生态样貌转变之间的关系、文化地区性特征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计议,嘉宾连系自身情形和实践经验给出了厚实的解答。
上午场次嘉宾合影
9月23日下昼,2020“策展与将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勾当——“全球与本土”主题座谈的下昼场,在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副馆长高敬的介绍下起头。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传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
随后,下昼场的学术召集人、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传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颁发了讲话。他起首谈及在曩昔四十年中国现代艺术成长中,策展人的主要性,以及青年策展人在各自的学术研究实践中,对于当下配合问题的商量。再而,朱青生传授默示在当下,策展已经成为一个无限包涵、走向将来、富有缔造性和开拓可能的行当,策展人的概念变得更为广漠。在此前提下,他依次对六位即将揭橥主题演讲的青年策展人进行了介绍。在青年策展人起头以“全球与本土”为主题进行演讲前,朱青生传授说明了“全球与本土”作为一个古老议题在当下评论辩论的意义地点——艺术家与策展人活着界发生逆流之时,反思全球与本土的关系是让自身工作更有意义的体式,也让世界因为策展有另一种可能。
策展人,记载片制片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林书传
林书传以《全球化与在地性的交错——以2019年“复调—东南亚”艺术项目为例》为题揭橥了演讲。“复调—东南亚”是南艺美术馆的自立计划展览项目,也是从2013年来“复调-艺术生态查询拜访“第五期。策展人林书传在会场接洽了“行走”的策展方式,他有意避开了画廊与美术馆推介的系统,始终连结着“行走的状况”和策展人对展览的好奇心。他还提到,若何让观众经由展览窥见策展人的逻辑,不仅是视觉上的呈现,还有很多其他线索需要思虑。
在东南亚与艺术家相处的日子里,林书传为本身制订了三个遴选艺术家的尺度,第一是“根性”,即在地性,是扎根于泥土的艺术家所具备的性质;第二是作品的弗成替代性,第三则是作品的重量。
策展人、写作者,798CUBE艺术中心展览部杨天歌
策展人、写作者杨天歌,今朝工作于796CUBE艺术中心展览部,他以《深切自身的地点——从“佛系青年:冷漠与共”谈起》为题揭橥了演讲。“佛系青年:冷漠与共”是他和德国策展人雅思敏·凯斯肯特普在北京歌德学院结合筹谋的群展,他将“佛系青年”的界说从主流媒体中剥离出来,强调其作为全世界年青人共有立场的表达。杨天歌认为,佛系固然外观上自我放任,可是其背后蕴含有力的自我表达,又反向组成对导致如斯心态社会重压的消极抵御。经由此次展览的举办,杨天歌意识到了展览所折射的心态和相关的创作是连绵接续的。于是,他在国表里的艺术考查项目中络续深切边缘艺术中心,不休对主流以及边缘话语进行思虑。与此同时,他存眷本土与全球问题的常识退守与介入,尤其注重分享从自我出发,同时深切汗青与近况的创作。
策展研究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博士候选人聂小依
经由网络连线的体例与身在伦敦的聂小依取得了关联,她本次的谈话标题是《地区的过时》。她过程几个故事的分享,表达了本身作为中国留学生被后殖民话语困扰的履历,以及她眼中的中国本土艺术家和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关系。过程翻阅档案,聂小依发现有些界说已颠末时了,固然那些现象或思维在今天仍然在施展影响,然则已经起头慢慢消解。正在成长的新人们永远都有新奇的话题能够接洽。今天我们在谈论全球和本土的时辰,和90年月的商议已经全然分歧了。或许这些过时是一件功德,在全球化的过程傍边,紊乱里逐渐生出新的秩序降生,人们可以寻找到新的起点。或许延续的过程并没有非常激烈,但它们的确细微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圆桌商议
在圆桌会商环节,学术评断人王春辰抛出了一个问题:对于青年策展人来讲,在工作中面临上一代艺术家,是选择接续线索,照样倾向于新的初阶?
林书传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具体的回应。在他看来,每一代人都面临着分歧的问题和挑战,每一代策展人都该当和本身所处的时代的问题契合好,接触对应的艺术家,而不是做时候跨渡过长的工作。
杨天歌则针对“延续”的问题进行了谈话:在越来越多的年青艺术家倾向于利用国际上比力风行的艺术说话时,其切磋的问题似与我们自身艺术与文化脉络的延续性——哪怕只是近几十年的——在落空关联,难免让人思虑,并对“延续”的问题发生忧虑。汪单提到,在当下,与其探究若何与国际寻找配合话语,不如把本土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对中国内部问题进行加倍深切的认识。最后,缪子衿和聂小依差别按照本身的留学经验,分享了本身对全球化靠山下本土艺术的思虑。全球与本土问题,是落在年青一辈身上的问题。
嘉宾合影
最后,朱青生传授为举止进行了总结谈话,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情况对青年策展人思维形成有好多纷歧样的影响。年青策展人新的时代使命,是需要再次审阅若何活着界以及汗青中从新定位本身。朱青生传授示意,他对新一代有着好多的等候,他进展看到他们依旧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开拓者,成为一个艺术上的引领者。(文/田英凡,图/吴作人基金会、田英凡、潘怡菲)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