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蟹,食之画之
每年秋收时节,螃蟹黄满膏肥,正是品尝蟹肉的最佳时机。中国人吃螃蟹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从《周礼》有天子食蟹记载之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为吃蟹又提供了新方法。
佚名《荷蟹图》
最早古代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晋朝大酒鬼毕卓就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文学家李渔也曾经赞叹道,蟹螯这个东西,直到终身,一天都不能忘怀。
王雪涛《菊花黄时蟹正肥》
古人对螃蟹的喜爱不仅在吃上,不少画家还将其绘之以画,倾之以情,或墨色淋漓,或浓淡相宜,诉说着文人的得意与失意,讽刺与自嘲,也为人们品味蟹之余平添了几分韵味。
徐渭 《黄甲传胪图》
徐渭笔下的蟹,和他的其他画作一样,用笔放纵,不追求形似,而是突出感觉。比如,在他的《黄甲图》中,他便以奔放精练的笔墨来画出螃蟹的爬行之状。《黄甲图》中的蟹,身子是用三笔浓墨涂抹而成的,八条腿蜷曲收拢,值得注意的是,螃蟹的两个蟹螯却画得大而细致,蟹螯上的齿纹用笔尖点得很是锐利。
徐渭《黄甲图》局部
在螃蟹上方,是两枝肥阔的荷叶。荷叶用笔阔大,偃仰有致,已经显露出凋零之状,彰显了清秋气氛,更让人感觉到了无尽的秋意。
徐渭《黄甲图》局部
抛开讽刺的意味,画家对于螃蟹本身还是十分喜爱的。徐渭就在作品《秋蟹图》中题诗写道:“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哉挺清泥。”将螃蟹挺立青泥之中的样子描绘得生动形象。
沈周《郭索图》
整幅画先用淡墨画蟹壳、蟹脚;焦墨画爪尖和蟹壳凸凹;浓墨渲染双螯,活脱脱勾画出一只清水大闸蟹横行于水草之间的情景,将螃蟹狰狞而又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别有一番意境。
沈周《郭索图》局部
同样是明代画家的傅山,也喜爱画蟹。他的绘画作品纵横自如,随意挥洒,风格独特,极具艺术魅力,并且傅山非常善于体察生活,在绘画之前他会细细研究创作对象,因而螃蟹这般灵动之物在其笔下也愈显得活灵活现。
在他创作的《芦荡秋蟹图》中,傅山描绘了两只游荡于芦苇之间的螃蟹,优哉游哉、憨态可掬的形象,使得人们对于螃蟹又多了一份喜爱。
傅山《芦荡秋蟹图》局部
在近代画蟹的名家中,就不得不提齐白石。他常将秋蟹、酒壶和酒杯同置一画,表现了把酒品蟹的温馨场景,再配以“老夫今日喜开颜,赊得霜螯大满盘。强作长安吟咏客,闭门持盏把诗删。”的题记,使得作品处处洋溢着生活情趣。
齐白石《夜深独酌蟹初肥》
提到画螃蟹,齐白石曾说:“余寄萍堂后石侧有井,井上余地平铺秋苔,苍绿错杂,常有肥蟹横行其上。余细视之,蟹行其足一举一践,其足虽多,不乱规矩,此之画此者不能知。”观察细致如此,使得螃蟹在齐白石笔下可谓是尽态极妍。
齐白石《墨蟹》
螃蟹之美味的确是让人难以抗拒,大文豪苏轼作诗云“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在诗中将螃蟹之味与庐山之景相媲美。饮食是生活的重要元素,于画家而言,螃蟹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在“吃”的鼓舞下,画的不仅真,“意”与“味”也是不同一般。(作者:乔绮曼)
上一篇: 凯旋门即将“消失”
下一篇: 陈亮:跨界的律动,诉说时间的痕迹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