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跨界的律动,诉说时间的痕迹
“到底什么是绘画?”陈亮会反复这样问自己。在当今媒介多元的时代,怎样用平面的绘画表达超越语言的感受,是他一直探索的问题。展览“迹——陈亮跨界作品展”展现出艺术家十多年来的创作面貌。他把创作抽象画的过程形容为一种“冒险”。前往德国留学,则是他“冒险”的开始。
陈亮《无题1》布面丙烯40×40cm 2005年
谈到德国和中国艺术教育方式的不同,陈亮认为,德国的教学方式更接近研究,中国的方法注重从整体出发的通识教学。在慕尼黑美术学院,低年级和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同学一起上课。德国博物馆的系统收藏也是这种教学体系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感知理解艺术史,但有时很难掌握艺术客观的全貌。因而他同样感谢国内的教育先建立了一个通识性的基础。而德国的艺术教育会从学生感兴趣的点或者线索出发深入研究。在德国,导师会与他们探讨很多终极的问题,比如“艺术是什么”,在美术馆中,老师先让学生们从一些画中挑自己喜欢的,并说出理由,最后老师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氛围使得陈亮把艺术史作为他参照的一个坐标,每位大师都和他产生一种感觉上的联结。例如作品中呈现出的动感来自于鲁本斯的一张小画,艺术家说“其中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线条、色彩等等,而是一种把握空间的方式”,而这种联结是内在的。慕尼黑的美术馆有很完整的收藏体系,有埃及、希腊、罗马、古代、现代、当代绘画馆。受到长期熏陶后,他对艺术史和形式有了新的体会。用陈亮的话来说,他在德国建立了“感官的艺术史”。
陈亮《无题》布面丙烯 290×200cm 2017
陈亮认为,不断追问诸如“绘画是什么”这类终极问题,会使创作保持活力。在德国他更加完善了自己的艺术体系,但绘画并未因此固定。他的毕业创作试图表达和谐,而后来他又尝试在画面中寻找一些不确定性。在作画时,他会先画出几块颜色,后来再用笔触的方向找到平衡,将整件作品展开。他说“创作就是一种与画面的交流,也是冒险,最后留下层层叠叠的痕迹。作品其实一直保持着生成的状态,而观看的人最后完成了它。”
陈亮 O.T.19.M.207 布面油画 125×125cm 2019年
陈亮认为,色彩象征着某种神性,也是作品最终的能量来源。“普罗提诺把光理解为完美的状态,物理学发现光有光谱,可以传递能量。光从某种角度更接近于神性,色彩是物质的表达,但色彩必须依靠光来传递,只有将色彩达到近乎神性的感受的时候,作品才会发出能量,人的眼睛和观看就是不断在寻找能量”。
陈亮 AM907 木板坦培拉、丙烯65×91cm 2015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陈亮会边听古典音乐边创作,他表示,音乐与抽象绘画有着深刻的联结。慕尼黑是抽象绘画的发源地,在这里,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都不约而同地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康定斯基把勋伯格的音乐用黄色来描绘,表达一种明亮的音调;克利在巴赫的乐曲中探讨的是时间与空间感的平面表达,例如《红色的赋格》;蒙德里安在纽约找到了“蓝调”的爵士乐;音乐家费尔德曼给马克·罗斯科的教堂作曲,约翰·凯奇和杜尚也曾合作完成一个游戏《reunion》。陈亮说:“音乐对绘画的影响是持续的,抛开形式的东西,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有新的元素加入进来,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都在寻找其他的资源以补充艺术”。当德彪西看到浮世绘版画中的大海时,他的音乐也改变了古典音乐的对称结构,展现出和画面相似的宽阔曲调。在20世纪初期,音乐与绘画的影响是相互的。
陈亮 无题 2017X03 布面丙烯 20×20cm 2017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空间由一个工厂改造而成,储物罐和暖气片诉说着时间的痕迹,家居与艺术品的碰撞,让展览现场变成了一个综合的艺术空间,给人全面的感知。在这样的“跨界”环境展出,陈亮表示,这样的想法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符合生活和感觉的逻辑。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迹——陈亮跨界作品展”已于2021年9月1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时尚设计广场A6号空间开幕,展览由知间主办,戚琦担任策展人,荣麟、桥舍画廊 E.A.C.H提供特别支持。展览将持续至10月11日。
上一篇: 古人爱蟹,食之画之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