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抬起头,看看月亮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为游子寄托思念,给夜归人以陪伴。满月之夜的美好意境,引得古今艺术家为之倾慕。那澄澈的月光让人获得安宁,使精神得以升华。
《仙女乘鸾图》局部
《仙女乘鸾图》页,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5.3厘米,横26.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无独有偶,故宫博物院藏的《仙女乘鸾图》页详细地描绘了这位仙女的形象,她驾着鸾(凤凰的一种)着素衣披帛在云中穿行。作品的对页有题:“风格高玅飘飘然,有凌霞绝尘之姿”线条圆润飘逸,施以淡彩,颇有宋摹本《洛神赋图》之神韵。大如金盆的月亮中,月桂树隐约可见,只是这位仙女回头望月,像是在依依不舍地道别。
《仙女乘鸾图》局部
《梅月嫦娥图》局部
《赤壁图》局部
《松溪泛月图》页,南宋,夏圭,绢本设色,24.7×2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月朗照,水面开阔。《松溪泛月图》中,夏圭用大面积留白营造出疏朗的空间,将景物集中在画面半边的构图体现出夏圭鲜明的风格。在星空下泛舟,或许是古代文人感受自然、思索宇宙的最佳时机。
南宋 马远 月下赏梅图 团扇 25.1×26.7cm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马远一改全景山水的宏大,在构图中取一角,发挥留白的作用,使画面虚实相生,富有诗意。一高士席地而坐,透过未开的梅花枝遥望夜空。梅花构成了画面的主体,苍劲曲折的质感隐含着不屈的力量。画家运用墨色浓淡的变化,营造出空明淡远的意境。
《莲舟新月图》局部
明 陶成 蟾宫月兔图轴 纸本设色 193.2×10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蟾宫指月亮,早在西汉帛画的月亮图像中就已经出现了蟾蜍和月兔的身影。画家用勾勒的方法准确地描绘了竹石花木,水波的笔法工整秀丽,辅以青绿设色,有宋画的意味。竹子在秋风中摇曳,月桂飘香,繁花锦簇,营造了一个理想的花园。玉兔仰望蟾宫,不知是否在想念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
爱德华·马奈布洛涅港口的夜晚 1869年图片来源:巴黎奥赛美术馆
看看月亮吧,在秋天月圆时,庆祝收获的日子。马奈笔下的夜晚繁星点点,水手的妻子正等待着渔夫带着成果凯旋而归。印象派画家较少描绘夜景,但马奈用它独特的银灰色,把这个略带雾气的夜晚描绘得富于色彩变化。淡紫色的云海与略带翠绿的星空形成微妙的对比。马奈从小就被大海吸引,1868年,他和家人在布洛涅海滩度假,并为这里明媚的阳光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亨利·卢梭狂欢节之夜1886年 106.9 ×89.3 cm布面油画
法国画家卢梭有多幅描绘月圆之夜的作品。他依靠想象来创作,一对夫妇穿着狂欢节的服装在月夜中漫步,营造出神秘的梦境效果。平面化和概括的造型让作品富于装饰性,高低错落的树木有条不紊,上中下三块横向的部分建立了画面布局,零星的云朵、树木和人物的纵向线条为画面增添了节奏感。卢梭也是运用色彩的大师,他把夜晚描绘得更明亮,色彩的变化十分微妙,展现出一种朴素之美。
《柏树》局部
《在我的祖国》局部
《在我的祖国》局部
看看月亮吧,生活不只有脚下的六便士;抬起头吧,在夜晚,手机不是唯一的光亮。它悄悄来临,在身体沉睡时,让心灵苏醒。月亮属于每个人,它就在那里等着你欣赏。
(文:鲍明源,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