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芬村 寻找“中国梵高”
梵高 自画像 1889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
“我总感觉本身是个观光者,老是要去什么处所。若是我告诉本身谁人处所其实并不存在,那仿佛对我也合情合理,也足有可能......在我生涯的最后时刻,我老是会发现本身的错误。那时刻我会发现,不仅仅是艺术,还有其他一切的工作,都不外是一场梦,人的自我其实何足道哉。”1888年8月6日,文森特·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梵高的一封信中如许写道。
对于梵高,即使你是艺术外行人,也同样熟悉他的《向日葵》或《星夜》。从创作角度来讲,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天才。
梵高 星夜 1889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位天才画家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村庄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先后做过公司人员、商行掮客人,矿区布道士,然而没有一件事做得成功。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很多新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作品,视野的扩展使他全身心投入绘画。两年后,他假寓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地中海蔚蓝海岸的阳光沙滩,让他一改往日的写实气势派头和阴郁的色调,运用明艳的色彩,动感的笔法,达到了平生缔造的巅峰。
梵高 阿尔的吊桥 1888年 ©荷兰克罗勒-穆勒博物馆
然而,任其画面中的色彩何等鲜艳强烈,也不克中和一位顶级艺术家与生具来的悲剧色彩。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举起枪,让本身定格在了37岁。作为梵高最亲近的亲人和生涯帮助者,弟弟提奥一向和他连结着亲昵的往来。开篇的通信中,梵高再三提到本身要去往什么未知的处所。
若是人真的有来生,这个未知的处所会是中国深圳一个叫做大芬的处所吗?
深圳大芬村
占地不足1平方公里的大芬村,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名油画工作者,每年临盆和发卖的油画达到了100多万张,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村内200多家画廊最初的交易都是依靠人工流水线复制最风行的世界名画为生。这里是全球主要的油画买卖集散地,被国表里的艺术同业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深圳大芬村
当然,以复制世界名画起身的村子,必定不克少了梵高的作品,记载片《中国梵高》真实再现了大芬村油画工们复制梵高经典作品的日常过程。影片从2007年拍摄、建造,直到2016年在荷兰首映,历时近10年之久,记录了赵小勇、周永远等大芬村画工们糊口、工作的真实场景。
《中国梵高》海报 图片起原于网络
起先,大芬村的交易模式多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村里的生涯前提简陋,画工们加班多补助少,对峙留下来工作的多是老板的亲戚。好比,记载片中赵小勇的订单最多时,一个月达到了5000张,平均到每个工人,一天要画7、8幅之多。现实操作中,每个工人负责一幅作品的一个固定部门,如斯这般的熟能生巧,才会让流水线上的工作加倍省时高效。天天赶工竣事,工人们便铺开凉席在画室里席地而睡,根基上吃喝睡觉和画画都在一个房间里。
《中国梵高》剧照 图片起原于网络
《中国梵高》剧照 图片起原于网络
2014年,仿照梵高真迹20年的湖南人赵小勇决意到阿姆斯特丹去看看梵高的真迹。在荷兰访问老顾主时,他发而今国内几百块人民币一张卖给外国客人的梵高肖像,转手到了国外卖到几百欧元,一时候他所有的兴奋和等候都酿成了踱步抽烟的沉静与愤激。
赵小勇达到梵高博物馆面临真迹时,久久立足,目光不忍脱离画面,摹仿了20年,却发现色彩和原作依然有差距。而当他自满的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聊起本身画了20年梵高后,工作人员赞赏之余,问道:“你有本身的作品吗?”短短几个字问的他如鲠在喉,怎么也愉快不起来了。
《中国梵高》记载片截图
本身画了十万幅梵高着品说究竟也只是辛劳的活计,而不是真正的创作,欧洲之行让赵小勇深深地感触感染到原创的意义是无价的,任何摹仿都无法与之比拟。于是赵小勇决议由摹仿名作转型为做原创。他目前已经脱离大芬村,在宁波开了一间画廊,原创作品也大部门在国内发卖。当大芬村作为油画复制的大工场,看似仍然处于家产链的低位时,现实上,无论是画工仍是大芬村自己,都已慢慢地从复制中转型,在复杂的实际与日复一日的仿制中寻找适合本身的道路。
《中国梵高》记载片截图
《中国梵高》不单单是记录一群受梵高影响的画师们的生涯图景,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规避了公家遍及对农民工抱有的同情,不去锐意煽情。它聚焦于大芬村这一特定的所在,以农民画工作为记忆与诠释的对象,呈现出人们从农村涌向城市寻找生涯出路的时代话题,以油画商业这一手工制造行业浓缩展示了深圳——这座勤勉务实之城的崛起。
《中国梵高》记载片截图:赵小勇画笔下本身的奶奶
写作这篇文章时,笔者拜访大芬村偶遇了记载片中的人物周永远。无独有偶,不仅赵晓勇由复制走上原创的创作道路,周永远也率领门徒们走出国门开起了小我画展。2018年,周永远在马来西亚槟城的展览上,展出了多件本身原创的向日葵画作,固然创作主题上没能解脱梵高的影响,然则在画功上显然不再是摹仿梵高。
周永远原创作品 ©艺术家授权
周永远原创作品 ©艺术家授权
周永远原创作品 ©艺术家授权
展览上的悉数作品都用油画刀创作,利用油画刀与油画笔的区别在于,画刀的笔触更大,适合在大幅作品上施展,并且运刀时光彩从深厚到稀薄的改变也让色彩的条理加倍富厚。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来自国际的订单锐减,周永远有了足够的时候钻研本身的绘画气概,刀画技法愈发精湛闇练,从而脱节“仿照造假”的标签,自成一派。刀画创作不仅足够支撑家庭的开销,也为日后创办展览打下伏笔。
周永远个睁开幕 ©艺术家授权
多年来以复制西方经典油画餬口的大芬人,跟着时代的变迁和视野的坦荡,在面临实际、自我、艺术追求等方面上不休调整,作出选择。比拟文森特·梵高有生之年创作的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却只卖出一幅的悲凉终局,即使在大芬创业初期的油画师们履历了同样拮据的生涯,但在大芬糊口的20多年里,手工复制并销往世界各地的梵高着品多达几十万张。
梵高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为领会决温饱,维持生计,而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从地地道道的农民酿成了作操行销全球的油画商。若是真的有宿世此生,在大芬村的文森特必然比阿尔镇上幸福得多。(文/庞雪姣 文中图片除注明来历外,均由作者拍摄)
上一篇: 返回列表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