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峪口到佛罗伦萨”五地联展北京收官,看刘若望的“抗疫”之路
北京渡渡美术馆的户外作品
跟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风行和频频,以及由此激发的持续公共卫生、经济和社会问题,似乎预示着真正的全球性。诸多国度被迫实施封闭政策,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和私家生涯的各个方面,迫使我们从新思虑人与人,人与天然、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展览现场
展览“若望‘抗疫’”于2021年1月23日(礼拜六)于北京渡渡美术馆揭幕。“从峪口到佛罗伦萨——刘若望生态艺术五地联展”于2020年炎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启后,离别在陕西峪口、榆林和山西阳高县守口堡接踵揭幕。北京站作为此次联展的收官之站,也是最为主要的一站,渡渡美术馆正式启动渡渡少儿美术馆的开馆。本次联展由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担当总谋划,意大利艺术家雅各布和自力策展人王振林结合策展,芳草地艺术供应学术支撑。
艺术家刘若望在揭幕式上讲话
展览总谋划李文儒
策展人雅各布和王振林
从文艺回复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到艺术家生涯成长的家乡峪口,联展在国表里五座城市与村庄的配合发生传达了在全球局限内发生共识的遍及信息,分辨表现着刘若望作为现代艺术家对村庄和城市、中国和世界天然生态的深切存眷,以及加深国际艺术文化交流的火急进展。在佛罗伦萨圣母领报广场、乌菲齐美术馆皮蒂广场以及山西阳高县守口堡雕塑群展出“狼”系列主题雕塑以动物为象征,暗示了大天然与人类勾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传达了艺术家对天然生态的存眷;峪口国际艺术区以“乡见”为主题,倡导将艺术融入村庄空间;榆林渡渡美术馆则以“生态珍爱”为主题,强调美术馆与城市成长的共通性。这些行动展示了艺术家致力于解决天然与生态相关问题的立场和决心;同时操纵公共艺术提高公家对情况回护主要性的认知,也传达了现代艺术的集体思维和艺术家一向秉持的“人类命运配合体”的观念。
作品在佛罗伦萨圣母领报广场
作品在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作品在阳高县
榆林的展览现场
刘若望在疫情时代创作的以“抗疫”为主题的系列作品是本次联展北京站的焦点内容。透过作品传达出的“世界无疫”的愿望,尤其表现了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创作并没有以悲情和英雄主义的格局获取共识,而是直指人类魔难的根源,旨在叫醒人们的批判思维。从视觉和语义角度来看,它们都代表着一种考试,试图解决人类作为一个集体所面临的逆境。此次展览作品涉及到雕塑、装配、油画和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空间也涵盖了北京渡渡美术馆室表里展厅和渡渡国际雕塑园。
渡渡美术馆户外作品
作品内容大都环绕着“动物显露”而睁开。近些年来,国表里艺术家“以动物为主题的创作”(animalier)的从头风行,被视为是“新浪漫主义”的中兴,反映了天然概念作为个别魂魄的镜子,从中反射出的小我状况、价值观和欲望。天然是艺术家亲密体验的焦点,是以动物的表示具有概念上的内涵。刘若望的作品完全吻合这一理念,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分歧的、超天然的实际:真实的、想象的、奇异的动物,其实是对社会、天然、手艺和人之间关系的原型指涉和反思。
展览现场
这一组作品包含了油画、雕塑、装配等分歧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们所表达的寄意有着配合的指向,我们不妨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展厅中央这一组装配作品,由巨蛇、蝙蝠、天窗、红色光线组成。蛇与权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记,象征着医学对疫病的掌握。但在这场新冠疫情中,人类的无力感却来自医学的局限,落空了权杖,整个世界陷入一个失控的状况。
作品现场成效
艺术家在作品前
作品局部
无数双眼睛看到了如许一个失控的状况。2020这一年,全世界人民都在承受着同样的魔难。刘若望用60双中国人的眼睛和20双外国人的眼睛,来表达这非同平常的配合的“看见”。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一双眼睛都透过一个窗户去认识世界。当我们看到被疫情倾覆的世界,是否应学会怀着敬畏之心与天然、与地球相处?
与蛇象征的瘟疫相对应,红色的“生命之树”布满向上发展的张力。同时它没有叶子,又是一种枯萎的状况。两种相悖的力量恰是生与死互相抗衡的写照。
展览现场
蝙蝠是一个惹人注目的元素,它呈现在此次展览的装配中,油画中,雕塑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符号之一,因为其发音而被引申为“幸福、优裕”的象征,中国传统图案中有着大量符号化的蝙蝠形象。但蝙蝠在实际中又是一种携带致命病毒最多的动物之一,它的真实边幅让人感应十分丑恶,因而显得险恶,令人惧怕。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抱负寄意和实际之间的强烈反差,它自己就有一种扯破的感受。或许这个作品会让人们多一些反思:离开真实去追求一个吉利的幻象,可能会走向美妙愿望的不和。
北京渡渡美术馆室外作品
刘若望的作品以其多元化、尝试性、饱含中西方艺术文化理念的实践,表达了作为艺术家在解决今世社会问题时的感化和意愿:作为对冷漠和虚无主义的一种抵拒,他用一种深刻而感情强烈的艺术说话阐释了人类存在体验的复杂性和懦弱性。透过作品,艺术家暗示了这场残虐世界的疫情可能是一场天然对人类的还击。刘若望试图打破人们心中“人类无所不克”的幻想,过程艺术唤起人们的醒觉意识:即在天然眼前连结谦逊的立场。人类作为“征服者”的优胜感在艺术家严格的作品目下荡然无存:刘若望其实过程作品暗示了一种离开人类中心主义(一种“人类至上”的世界观)而转向后人类的世界观,即首倡多物种共存和一种情况伦理学,阐述了针对人类遍及问题的视觉隐喻,倡导一种人与天然共存的新形式。刘若望的作品具有一种生成的悲悯气质。这种消弭世界疾病的愿景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的悲悯情怀和介入姿态,以及对下一代和美妙将来的憧憬。
展览海报
展览媒介
2020,大疫之年。世界陷入停留,社会生涯的失序伴生无休止的纷扰。如斯漫长又难以保释的焦虑感是我们这一代人从未履历过的,比拟之下,非典期间的逆境更像是一个简短的预言。
面临人类配合的魔难,刘若望无意于以悲情主义或英雄主义获取共识。相反,作为一向存眷人与天然生态关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直指磨难的根源,并将其毫不掩盖地呈如今人们面前。油画、雕塑、装配构建的异质场景,人眼、巨蛇、蝙蝠、枯木等挑战人舒适感的元素,浓厚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关系,给观者带来的心理冲击是伟大的。
这场残虐全球的瘟疫能够看作是大天然对人类的一次反噬。在人类无所不克的假象中,刘若望试图经由艺术唤起人的醒悟和反思——在大天然眼前,我们应该学会谦卑。就像他的雕塑作品,动物的体量经常被数倍放大并以群体形式呈现,面临它们,人作为“征服者”的优胜感荡然无存,被迫从新审阅本身与动物、与天然的关系。
这种“强制”映射的刚好是艺术家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存眷。刘若望作品带有生成的悲悯气质,“全国无疫”的愿望尤其表现了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即就是在如许激进的表达中也很难抹去。他透过无数双眼睛注视这个世界,也凝睇世界苍生。
谨以此展作为对世界的祝福。致敬奋力抗疫的勇士们和每一个通俗人!
关于艺术家刘若望
北京渡渡美术馆创始人、榆林渡渡美术馆提议人、佳县峪口艺术小镇创议人,现居北京。刘若望1977年生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地域的佳县山区,1996年考入在西安的“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进修,1998年因想从事绘画专业而提前退学。1999年到北京,2002年至200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助教研究生课程班进修,2005年作品《东方红》列入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优异作品展并获奖。
刘若望是中国改造开放今后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他从中国西部贫困的小山村经由肄业走进省会城市,走进中国的首都,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2005年,他在中国艺术界崭露头角,经由一组组雕塑作品和一个个展览,成为有影响力并享有国际声誉的青年艺术家,其作品除了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外,还在新加坡、韩国首尔、新西兰皇后镇、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都灵大学、那不勒斯市政广场、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圣母领报广场、美国纽约军器库艺术展、法国坎佩尔及德国石荷州等地展出。他的代表作品有“狼来了”、“东方红”系列、“人民”系列、“天兵”系列、“高山流水”系列、“苍生”系列、“渡渡鸟”系列等。刘若望在佛罗伦萨的展览“狼来了”由乌菲齐美术馆谋划,同时在乌菲齐美术馆&圣母领报广场展出,他也是“二战”之后第一位享此殊荣的艺术家。
北京渡渡美术馆
北京渡渡美术馆
北京渡渡美术馆由艺术家刘若望创立,是一个致力于生态文明、推广公共艺术文化、践行青少年美育的国内首家公益性组织。时代多次获得各项大奖并获得多国向导、使馆的接见与拜望。美术馆获第17届意大利那不勒斯国际经典文化建筑奖。(图片供给:渡渡美术馆)
上一篇: 探访大芬村 寻找“中国梵高”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