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宾国展览首次亮相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
达喀尔双年展
该双年展吸引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的艺术家参展和当地民众参与,成为展示塞内加尔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被评为“非洲十大最佳文化活动”、“全球最重要的20个双年展之一”。
“锻造“: NDAFFA/FORGER/OUT OF THE FIRE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NDAFFA/FORGER/OUT OF THE FIRE”。
NDAFFA在塞内加尔民族塞雷尔人的语言中意为“锻造“。“锻造”意味着物质的转化,最常见的是金属,并包含创造、想象和发明的意味。该主题反映了孕育非洲无数当代艺术杰作的创造力,同时这股创造力述说了理解非洲的新方式,显示出一种创造,再创造,并最终融汇在一起的活力。
“FORGING”表达了非洲建立的新知识和技能作为一种共享的方法,帮助人们应对当代挑战、塑造人们关于世界复杂性的感知的力量;“OUT OF THE FIRE”则强调了铸造的过程本身而不是最终结果,隐喻着铸造过程中进入新状态的某种瞬间。“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西方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带来火种,对火和水的掌握也让中国人步入“渔樵文化”。因此,“OUT OF THE FIRE”可以理解为文明发展在能量激发下的释放与转化。
中国主宾国展览策展人岳洁琼
岳洁琼,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期致力于近当代美术史研究,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展览策划与大型活动组织工作。出版多位艺术家个案研究画册、学术论文。曾担任“同一个月亮下——北京、首尔新媒体艺术展”、“匠作之美——第15届亚洲艺术节特展”、“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策展人、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顾问。
作为对“ NDAFFA/FORGER/OUT OF THE FIRE”这一主题的积极回应,中国主宾国展览以“跃迁/活性能量”(transition/active energy)作为展览的核心策展理念。
“跃迁”借用了量子力学中的概念,专指量子对象在瞬时间发生的跳跃式的变化。中国主宾国展览将这一理念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尝试通过12位艺术家的个案,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在全球性与本土化语境下的探索与可能性。12位艺术家皆成长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其作品蕴含着相同时代精神的印迹。他们的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重要切片,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呈现出个体的跃迁,还映射出他们所在的文化共同体的跃迁。本次达喀尔双年展中国主宾国展览将呈现中国如何与非洲各国一道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智慧,同时积极思考区域性当代艺术的自主独立发展道路。
展览试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世界的未来将向何处去?文明的发展带来进步,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与忧患。当今世界对未来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鼓舞着人类勇敢面对并承担自身的责任。中国与非洲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各自拥有独特的关于自然、人类、真善美、生与死的古老智慧。中国传统典籍《易经》中记载,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古代思想家认为,忧患总是蕴藏着生机,“生生不息”是一种至高的真理。本次达喀尔双年展中国主宾国展览作为非洲古老文明传统和当代文化发展的东方回响,将基于不同地域的历史沉淀与发展路径,呈现出“和而不同”、“共生共荣”的文化愿景。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一览:
邬建安《素色的面具》250cm×260cm 雕刻水牛皮 2018
邬建安
邬建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他的艺术思辨和视觉创造,核心在于借助那些看似远离今日生活的情境,表达人类文明历史中永恒的部分,唤醒人内心感受中隐秘幽微却宏大磅礴的潜意识,进而引发对时代和人的反思与观照。
2017年,邬建安的作品代表中国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近年来他的作品先后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森美术馆、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机构展出,并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陈曦《内 - 外系列之六》 160cm×300cm 布面丙烯 2020
“2020春天,我们无处可去,每日只能环绕社区小径,我看见了初春的玉兰,它每年都在,我却好像第一次惊异于它的美。随后的日子又看那淡紫色花瓣开始发黄干瘪,慢慢飘落一地。接着迎春花的娇黄,桃花的浓艳一夜间绽放于一派寒意中。然后是嫩绿的柳叶伴着渐暖的春风开始温柔的摇曳起来,大地苏醒生机如常。到了5月,满墙的月季花开始争奇斗艳,色彩浓艳姿态各异的花朵灿烂夺目。我每日的散步只会因为观赏这些花草而稍感轻松,没料想还会因为一季花的生命起始而伤感。而四季更替万物生长完全没有因为人类的悲惨遭遇而改变或放慢节奏,在我们停下脚步的时候,才清晰认识到自然界无可阻挡的力量,也感受到人类的脆弱和我们个体的无力。
在这遭受重创的世界里,艺术最好是黑暗时刻的一束光。”——陈曦
李洪波《教具系列—荷马》 45cm×34cm×70cm 纸 2016—2017
“教具”系列作品中的主体形象都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雕塑,它们曾被翻制成石膏像,广泛地应用在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教学里,几乎每位学院派艺术家都曾在求学时代长久地描摹过这些经典石膏像。李洪波借用经典艺术形象,以洁白的纸张粘合并雕刻完成。作品的静态外观看起来与石膏雕塑几无二致,但内里却因纸张特殊的链接结构而拥有了丰富的可变性。深植其中的能动性让观众可以将李洪波的纸雕艺术作品拉伸、扭转并还原,这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认知,同时也成就了李洪波的艺术语言。
卢征远《过去的即将到来》系列 70cm×30cm×26cm 汉白玉 2015—2019
卢征远《过去的即将到来》系列 42cm×58cm×17cm 汉白玉 2015—2019
采用写实的雕刻手法,营造出一个蓬松而饱满的“枕头”。藉由轻盈的羽毛飘落的印迹,使坚固的大理石上出现柔软的褶皱,呈现了轻与重、硬与柔、真和假的对照效果。作品营造的语境提供了语义的开放性、多义性。
谭勋《彩虹中国计划》 220cm×570cm 艺术微喷 2017—至今
谭勋
谭勋,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家、当代艺术家,涉及领域涵盖:雕塑、装置、绘画、影像及展览策划等。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硕士生导师,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兼展览部部长、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会员 (FRSS)等。其作品参加百余场重要学术展览与众多大型双年展及国际电影节。作品展出并收藏于国内外众多知名美术馆。
章燕紫《奋进之二》 80cm×80cm 综合材料 2019
章燕紫——“通过观察花朵的内部细节,我进入辽阔的宇宙。
感受到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宇宙,无限宽广,可以遨游。也许,世界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一层,无穷无尽。
我们可以对着天空呼喊,世界很大;也可以对着地上的一粒沙低语,你的世界也很大。
每一粒不起眼的沙,一个细胞,一个看不见的单位,都充满着张力、欲望,都在膨胀着,这是我在一朵花身上看到的。
宇宙在膨胀。
章燕紫《荷尔蒙—正方形》 124cm×124cm 纸本水墨 2019
荷尔蒙,就是激素,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
奋起活动,是本能还是意志决定?
荷尔蒙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某些东西,当它在我们的身体里时,我们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从身体里消退时,你才能看着它慢慢远去的身影,稍微看见它的样子。
我看见的荷尔蒙,五彩斑斓。”
郅敏
郅敏,1975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博士导师,兼任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作品《地方》获住建部“2012年度全国城市雕塑建设优秀奖”;2020年,作品《鸿蒙》获“明天雕塑奖”金奖、年度大奖;2021年,作品《舟》获“2022北京冬奥会国际公共艺术大赛优秀奖”。曾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北京壹美美术馆等重要学术机构举办过10次个人展览。
康蕾
康蕾,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多次举办个展,作品曾于巴 库里蒂巴双年展、北京国际双年展;加拿大UBC亚洲中心、巴黎AISA NOW、巴黎大皇宫、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巴拿马运河博物馆;德国、智利、西班牙、乌克兰、美国、俄罗斯、巴拿马、白俄罗斯、哥斯达黎加、丹麦、澳大利亚、秘鲁等地的艺术展展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嘉德艺术中心、东艺美术馆、AISA基金会等艺术机构收藏。
刘商英
刘商英,1974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2011年之后,他先后多次深入西藏阿里、内蒙古额济纳旗、新疆罗布泊等地进行野外现场绘画项目,并在2017年后的个展中连续将现场绘画系列放置在真实自然场域中探讨绘画与自然的关系。刘商英不画风景,他在风景之内绘画。他以苦行的方式将自我融入到原始自然之中,用身体和行为建构多维度的绘画场域,从而试图进入由绘画行为创造的“第二自然”。
吴帆(左) 彦风(右)
彦风和吴帆各从事数字媒体和视觉传达两个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专业领域背景。
彦风毕业于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BIAD综合绘画专业、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AAU新媒体艺术专业,并获得双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
吴帆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研究生院平面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作为艺术家创作组合,他们跨越具体的专业藩篱致力于以国际化的视野来深入探索社会与生活的当代美学, 专注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创作和研究,以及跨媒体艺术设计实践等。
王川《丝绸之印》 113cm×78cm 艺术微喷 2019
王川,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未来图像实验室负责人。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在北京艺门画廊举办“燕京八景“、”再聚焦:龙“、”彩“;2014年在天主教辅仁大学艺术学院艺廊,台北2020 策划”并行:历史与当下“,在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广州2021 策划”寻迹“双个展 ;2015 年在广州红专厂艺术区策划” 执像—摄影2 X 6“;2016 年展在台北中正堂中正艺廊策划” 无界 — 台北国际摄影界大陆艺术家联展“,在纽约贾维茨中心策划” 泛|东|西—中美摄影联展“;2018年策划 ”teamLab★未来游乐园“大型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承办单位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支持单位
塞内加尔共和国文化和新闻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塞内加尔共和国大使馆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