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朝山——郭文杰山水画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
郭文杰-廻马岭-46cm×44cm-2021年
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十余年前,在西方绘画的视觉理念日益扰乱中国画发展方向的节点上,郭文杰来到了我的研究生班,浸泡在研习传统绘画技法的环境当中。如今,当中国画坛的风气又渐渐地回转时,他对传统经典法式的掌握在同代人当中已属佼佼者。观郭文杰近期之作,画面意境优雅,既有森严法式,又融入了依靠内养笔墨丘壑取到的自然灵气——显示出作者长期学习、尊重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围绕中国山水画的核心价值观来治学的态度正是当代画家应该具备的。我相信郭文杰这一借传统之力、显时代精神的画风将大有可为。
郭文杰-妙观51cm×31cm-2021年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郭文杰是一位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上下了真功夫的青年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可游可居的山水意境,典雅幽静,可以看到一种文心所在。相信这个展览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为观众所赞赏的展览。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郭文杰-林下清风-46cm×30cm-2020年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文杰是一位年轻人,初看文杰的作品倒是一副旧模样,但是真正仔细来看,这些看似传统的作品其实大多都是文杰对于生活的一些感受和思考。作为当代的传统主义者,文杰以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精华来表达现代人的感受,这也是传统中国画当代性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们大谈创新的时候,像文杰这样重视和深入传统的年轻人,更值得我们关注。
郭文杰-水流花开-36cm×27cm-2021年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郭文杰的文化修养,包括古典画论、技法等都比较全面。我更喜欢他的一批纯水墨的小品,尤其是蒙山写生系列,应该说他的笔墨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境地,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微妙,我相信这是他长期积累修养的结果。郭文杰路子是正的,从传统出新,是中国画现代转化的一个重要的路径。期待他未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雏凤清于老凤声!
郭文杰-国清寺写生-44cm×35cm-2021年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展厅里看到作者自序的时候,我就停住脚步被吸引了。文字简洁、沉静,思维也很贯通,气息沉静,这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是不多见的。当我再转到他的画上来的时候也是贯通的,画里面也是一种笔墨的纯净之气,令人欣赏。此次展出的作品多为郭文杰的写生小品,通过几张作品的对比,我觉得他的视野被慢慢打开了,观看的视角也逐渐从写生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了,进入到了宏观把握的状态。
郭文杰-永嘉林坑写生-44cm×44cm-2017年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文杰的作品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取法高,从他的这个作品之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他有很正宗的宋元传承,而且他现在对于宋元的理解已经成为他自己的一种语言方式了。其次,文杰作品主要是重墨法,重墨法的优点在于韵味和意境。第三个突出印象是文杰的作品是“中得心源”后的自然流淌,不论他强调传统的气息,还是强调写生,他的作品都浑然一体。
郭文杰-山雨-51cm×37cm-2021年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文杰的山水从宋人中取法、在写生中取法,他在山川景致之中以平和之心运笔,找寻自己的艺术趣味,作品尺幅不大,不追求大山大水大气魄,也不求一角半边的固有形态,却以入山寻心的气韵令作品弥漫出了广阔的情愫和趣味。文杰作品用墨不重 ,却在小心地把握和收敛拿捏下,显示出独特意趣,使我们在他的作品前不得不驻足慢观、细读。在互联网的时代画还能如何画?当代山水画家内心桃花源到底要如何画出来?我想文杰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郭文杰-禅房花木深-54cm×39cm-2021年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看到文杰的作品,清秀之气扑面而来,这种清气实际上也是挺难得的,因为真正要把清气透射出来是要见性情的。看了他的画,我就不自主想到龚贤。龚贤的《柴丈画说》提到“笔法要古,墨气要厚,邱壑要稳,气韵要浑”,文杰的作品便有这样的追求。文杰在同代艺术家里面是相对出色的,希望文杰能早日把自己的风格更加地巩固,形成自己的面貌。
王跃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青年艺术中心主任):文杰作品文静闲雅,如沐春风。笔清墨润,语言娴熟。精心经营位置,极具构成感,节奏丰富,耐人寻味。造境清奇,不温不火,淡泊宁静,涵养性情。优雅如斯,画如其人也。
金新(《中国美术报》副社长、副总编辑):我想用三个字来表达我的感受:“诚”“清”“明”。首先,文杰对传统、自然和艺术发自肺腑的赤诚、敬畏和热爱,是他创作最有力的内驱,也是他艺术的底色;其次,他对儒释道包括新儒学、王阳明心学的研习和吸收,使他在以艺“修心”“格物致知”“破除我执”的道路上,比同龄艺术家走得更通透、澄明,也将更有后劲儿;第三,由于有“诚”和“明”,他的作品清气怡人,传统意味浓但与当代人“不隔”,可以直通性灵。另外,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希望。
杜浩(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文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文心,的确,在之后的交往中,听他讲了很多他对传统国学的思考和追求。从他的画面中也感受到了古雅气息,这与他内心的追求是一致的。希望文杰沿着这条路子继续往前走,用他的文心、用他传统的经典笔墨,追上与他同姓的宋代的郭熙大师。
吴晓平(中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在艺术方面是外行,但是我很喜欢文杰的画,我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但我能静静的看文杰的画半个小时以上,而且我能从他的画里看到其深处的内涵、看到画的魂。希望文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继续保持他的风格。
武铁军(青岛市政府原市长助理、青岛市德国研究会会长):文杰给我的印象是沉稳、持重、寡言,心很静,他对待朋友非常的真诚。平日文杰除了潜心作画以外,还读了很多的书,其中我知道他在读一些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书,他领会了稻盛的精髓——利他,所以他用利他之心在潜心的做他自己,以心作画,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希望文杰能够在以后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走稳走好,向文杰表示祝贺!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