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高峰论坛|脱域:从数字原生到元宇宙

作者:艺术中国时间: 2021-10-14 18:00:00

顾振清

当代艺术批评家

独立策展人

发言主题

“脱域”

嘉宾介绍

1987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至2006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及副馆长,2004兼任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2005年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授。2006-2007年任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2007-2008年兼任《视觉生产》杂志主编、2008年受聘为第五届台新艺术奖决审评委、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9-2011年任北京白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2009-2016年任北京荔空间艺术总监;2014-2016年任西安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学术馆长;2017-2018年任厦门MORE ART艺术馆学术馆长;2018年至今任台湾艺术大学雕塑系客座副教授,现任服务器艺术艺术总监。

成卓

当代艺术家,电子科技大学兼职艺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成思危基金理事长,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爱心火炬基金主席,服务器艺术理事,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士。

1991年作为中国第一批三维动画设计师,她开始进行三维动画创作,是1992、1993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片头三维动画的主创人员之一。她也是生活美学家,一直倡导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理念,将服装、珠宝、茶道、花道、美食、室内装饰、景观等设计随时融入日常生活。2014年她开始进行油画、综合材料、湿壁画、装置、影像艺术、NFT艺术等跨媒体创作,曾在北京、巴黎、维也纳、广州、天津等地举办了画展。2020年应韩国邀请参加JIRISAN国际艺术大展,2021年6月-7月她应北京今日美术馆之邀,成功举办了个展“有界.无界”。成卓的两个视频NFT动画作品在全球海选中入选了2021年亚洲数字艺术展。

嘉宾介绍

蔡恒进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软件工程教授、博导,卓尔智联研究院执行院长,《AI and Ethics》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百人会专家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委会通讯委员,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伦理道德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区块链学会荣誉顾问。2011年入选武汉市首批“黄鹤英才计划”,2012年获“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指导学生团队获得FDDC2018全球金融数据探索与发现大赛全球总冠军等近百奖项。已出版的著作有《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人机智能融合的区块链系统》、《区块链:链接智能未来》和《新基建:党员的十堂主题课》。

曹寅

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加密艺术早期收藏者,加密艺术领域天使投资人。

吕继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现任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内容平台运营中心总经理,H.629.1数字艺术显示国际标准申请组核心成员。主持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获得过:美国数据集团显示产品应用创新奖、德国IFA显示产品应用创新金奖、中国CITE年度显示创新应用金奖、德国IF金奖、德国红点奖等。

梅剑华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华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维特根斯坦学会理事、《认知科学》双语期刊主编、《信睿周报》学术委员、《科技社会 经济》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实验哲学;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

嘉宾介绍

王彧弋

2016年至2021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任研究科学家,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Prof.Dr.RogerWattenhofer合作研究区块链和分布式计算,并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方面的研究。王彧弋博士担任中车株洲所研究院院长助理。同时,兼任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客座教授。担任国家天元数学中心特邀讲师讲授大数据算法和图论,担任华为和币安研究院等企业高级顾问。

张宏鑫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1997年浙江大学数学系CAGD科研组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国瑾教授。2001年7月至11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访问研究。2002年完成研究生学业,获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已完成论文近50余篇, 其成果发表在IEEE TVCG、ACM GM、ACM TOMM和CGF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以及计算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并获得了较高的文献引用率,其中有三篇早期论文分别获得超过百次的他引,成为图形学中的经典工作。荣获了包括教育部科技一等奖,ChinaGraph最佳论文奖、韩国CAD协会年度大奖等数个学术奖项。张宏鑫博士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图形理论基础,早期的主要研究兴趣为几何计算和可视计算,目前进一步开展了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的研究。最近他主要在从事大数据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对于城市高维异构数据如何有效处理和交互呈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方法。

藏策

艺术理论家、独立策展人,呼吸公社社长。在以符号学方法研究当代艺术理论方面颇多建树,创建“超隐喻理论”与“元影像理论”,在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任第26届国展评委、北京国际摄影周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国内多个大型影展的评委、学委等职。著有《超隐喻与话语流变》、《元影像理论与元语言研究》等著述,以及学术论文、理论批评、散文随笔等百余篇。策展「山水与风景的对话」、「文献之上」等大型影像艺术展,从事文学与视觉艺术两个领域的“元理论”研究,曾获国家级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奖)、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最高学院奖”及“飞马杯优秀策展人”荣誉称号等。

主题三 

万物互联、万物加密与便携式元宇宙

时间:16:45 - 18:00

今日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对网民的高度覆盖,电商、手游、短视频等业态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互联网内容消费场景的变革,同时开启了互联网自身的迭代和升级。区块链的出现、网络算力的发展、VR显示的全真沉浸体验,使网络游戏升维为元宇宙。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清结算平台和分布式存储模式。智能协议、DeFi和NFT的出现,则保障了用户虚拟身份、虚拟资产的安全,保障了元宇宙中资产权益流转系统和流转规则的透明执行。元宇宙绑定并融合了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各种赛道,实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时空。现实中用户以数字分身的形式进入一个持久、稳定、实时、沉浸、多元的线上虚拟生活圈,在虚拟空间中实施与现实世界相似的几乎所有行为,拥有网链世界公平公正、完整运行的的闭环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随着新技术、新的芯片硬件和软件在各个不同场景的推动,万物互联、万物加密的内容场景也在元宇宙中的不断演进。因而,不管是消费互联网、传媒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未来均将拥抱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移动便携式的元宇宙时代。

主持人介绍

白惠仁

浙江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研究。2016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2016年至2017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兴趣包括:知识正义、科学民主化、新兴技术的伦理问题。近五年发表SSCI/A&HCI/CSSCI源刊论文20余篇,并出版译著《民主社会中的科学》。

费俊

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某集体交互媒体首席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空间的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艺术及设计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和艺术节中展出,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

王兴

加密艺术家,数字化合物发起人。毕业于中央美院实验艺术。曾从事影视、游戏等领域概念美术工作,并以概念艺术家或美术指导身份参与《封神三部曲》、《鬼吹灯系列》、《大宋宫词》、《上海堡垒》、《八佰》、《侍神令》等作品。主要加密艺术作品有《数字巴别图书馆》、《数字绘画研究》。

燕丽

区块链赛道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研究平台《算力智库》创始人、全球数字资产管理公司瑞新资本CEO,沉浸式投身区块链行业两年有余。被和讯选为2019年度“她榜样”女性人物之一,同时获评nova“2019年度区块链50强投资人之一”。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拥有多年财经媒体、文化传媒产业经验,并对TMT、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一级、二级市场投资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专注智能数据、隐私计算赋能实体产业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创新,是加密经济实践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