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上海举行 40余位学者深入探讨其创作与教学理念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忻东旺教授200余幅代表作品,展览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着重围绕忻东旺对现实主义绘画的独特贡献,聚焦于他如何使用质朴语言书写普通人的时代肖像。展现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生存图景,折射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第三板块以忻东旺的教学实践为题,展现了忻东旺以“身教”传递创作热情,以“言教”启发学生自我发现的教育理念,彰显其对当代艺术教育的深远影响。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研讨会及分会场分别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雕塑协会会长曾成钢,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焦小健等人主持。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策展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忻东旺夫人、联合策展人张宏芳,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等人参加了研讨会。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雕塑协会会长曾成钢致辞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雕塑协会会长曾成钢在研讨会致辞上指出,忻东旺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真实映照着社会的万象,注入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艺术语言的力量。”他强调,忻东旺先生不仅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最高境界,而且在艺术教育领域也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进步。曾院长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到忻东旺先生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共同探讨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华艺术宫副馆长马琳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华艺术宫副馆长马琳女士分享了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与展览亮点。马琳女士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直面现实”不仅是忻东旺先生的艺术主张,也是策展团队的核心理念。三大版块分别展示了忻东旺先生通过真实而有力的形象塑造反映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与精神世界,艺术语言上的创新,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深刻理念和学生的言传身教。展览复原了忻东旺先生早年为农民绘制的炕围子作品,重现了画家写生时的画架,展览的评语墙也将成为展览期间与观众互动的留言墙。马琳女士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启发观众重新审视艺术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对忻东旺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冯远先生认为,忻东旺的艺术作品为当代油画创作和绘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范本,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的中国人形象,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冯远先生强调,忻东旺的艺术生涯和作品展现了个人努力与时代变迁的紧密联系,他的作品以生动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国农民、工人和城市居民的形象,传达了特定社会群体的心声。
主旨发言
上午的主旨发言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雕塑协会会长曾成钢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以《灵魂救赎与新批判姿态》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忻东旺通过对农民工等底层群体的肖像创作,重构了崇高与悲悯的价值,展示了“新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忻东旺的作品不仅批判了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忽视,还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将底层人物的纯真与坚韧升华为历史的精神象征。与“泼皮艺术”不同,忻东旺的作品呈现了对人性光辉的追求,体现了对当代社会精神空虚的深刻反思。他认为,忻东旺的艺术在心理刻画与社会批判上达到了极高的高度,堪称当代艺术的经典。
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
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将忻东旺比作“匍匐的大地上的朝圣者”,称其作品直面社会底层人物的艰难与生存意志,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无助与努力。毛时安强调,忻东旺通过真实的艺术形象传达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与情感真实,是油画界的“史学家”与“思想家”。他指出此次研讨会回应了艺术创作中的学术与艺术民主,呼吁为艺术创造更加和谐的氛围,让每位艺术家的人生如花朵般绽放。
第一分会场研讨会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余丁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
上半场研讨会中,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赞赏忻东旺画中人物的真实质感,认为其作品具有社会学意义,展现了农民工形象的时代特征。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刘伟冬从艺术角度分析忻东旺的艺术,强调其作品中的平等与尊重,以及对农民工群体的深刻描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从艺术社会史角度分析忻东旺的作品,认为其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时代巨大的社会学变化。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丁宁提出忻东旺的肖像画是非崇高写实描绘的探索,强调了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独立性和真实性。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余丁强调忻东旺在油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传承和教学研究的贡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从非专业角度分享了对忻东旺作品的学习体会,强调了艺术家的独立性和艺术的多样性反映。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从学科建设角度探讨忻东旺的艺术,认为其作品对美术学与书法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南京艺术学院李安源教授从文化背景角度评价忻东旺的艺术,认为其作品破解了中国具象油画的难题,提升了写实为写意美学的高度。最后,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进行评议,他强调忻东旺的艺术教育和人文关怀,认为其作品展现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罗丹艺术中心创始人吴静
《中国美术报》副总编冯知军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
下半场研讨会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菲利普·杰奎琳从国际视野比较忻东旺与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强调了忻东旺艺术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罗丹艺术中心创始人吴静以藏家视角分享对忻东旺作品的理解,认为其作品具有直达人心的力量。中华艺术宫副馆长姜葛弢表达了对忻东旺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个人观察和体悟,强调了其艺术的民族精神和引领性作用。《中国美术报》副总编冯知军提出了忻东旺作品的人文关怀、民族气质和自我身份认同,强调了其作品的精神指向。《中国美术报》编辑部副主任李振伟从油画民族化角度分析忻东旺的艺术,认为其作品具有东方精神特征。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强调忻东旺作品对现实主义创作的突破和推进,以及其艺术修辞的深刻社会意义。
第二分会场研讨会
原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邱瑞敏
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
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唐勇力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翟庆喜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殷雄
上半场研讨会中,原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邱瑞敏回忆了与忻东旺的交往,并赞赏其对人物精神面貌刻画的功力;原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周长江从技术和思想角度分析了忻东旺的艺术成就;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通过读后感形式,探讨了忻东旺艺术的隔代影响和个人才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丁一林深入剖析了忻东旺的造型能力和对中国油画的贡献;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唐勇力从中国画六法角度分析忻东旺作品,强调其艺术的中西结合;原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李向阳分享了个人对忻东旺作品的感悟,强调了其作品的真实与共鸣;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翟庆喜讨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实与写实问题,以及艺术家的复杂性;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磊从忻东旺的人生和艺术历程中提取了时代的波澜;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殷雄从具体绘画角度分享了对忻东旺作品的感受,强调其写生作品的价值;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前
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李根
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周胤辰
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金卿
下半场研讨会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爱民讨论了忻东旺作品作为社会财富的意义,以及其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前从同学和朋友的角度回忆了忻东旺的成长和艺术道路;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常务副主任、教授潘文艳从油画教育角度探讨了忻东旺作品的影响和意义;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李根表达了对忻东旺作品的熟悉和敬意,强调了其作品的融会贯通;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莫芷作为忻东旺的学生,分享了对其教学和艺术探索的感悟;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周胤辰和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唐小雪分别从个展的价值和忻东旺作品审美倾向的变化中提取了洞见;上海美术学院教师唐天衣和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金卿则从南方艺术家的角度,分享了对忻东旺作品的感受和对艺术教育的启示。此次研讨会不仅展现了忻东旺艺术的多面性,也反映了其在中国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深远影响。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现场
明天·多云转晴 布面油彩 150cm×160cm 1996
适度兴奋 布面油彩 140cm×120cm 1997
早点 布面油彩 190cm×200cm 2004
金婚 布面油彩 160cm×80cm 2008
春寒 布面油彩 180cm×110cm 2010
古风堂 布面丙烯 260cm×380cm 2012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