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首尔国际雕塑节“中国青年雕塑特别展”开幕

时间: 2025-02-21 09:45:46

第14届首尔国际雕塑艺术博览会

首尔国际雕塑艺术博览会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围绕特定展览主题,通过严格评审选拔参展艺术家,以此打造专业化的雕塑展览。本次博览会由社团法人韩国雕刻家协会主办、国际雕塑博览会运营委员会承办,旨在重新审视符合时代潮流的雕塑艺术概念,并搭建雕塑艺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盛会将继续支持新锐艺术家,并在中坚艺术家的引领下,举办韩国规模最大的雕塑艺术节。

展会现场

本届展览汇聚了200余位国内外雕塑艺术家,设有100多个展位,包括个人展位与团体展览,并将展出15余件大型雕塑作品。此外,在企业及地方自治团体的文化赞助下,现场还将设立资深雕塑家特别展、新锐艺术家特别展、中国青年雕塑特别展、赞助企业特别展、地方自治团体馆及文化基金会馆等多个主题展区。同时,博览会还将举办各类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参展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展会现场

此次博览会不仅是雕塑领域的盛事,更是推动整个美术界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本次展会,雕塑艺术将更加贴近大众,为探索雕塑艺术的新可能性提供契机。同时,观众可在现场直观感受国际雕塑艺术首尔国际雕塑艺术博览会理事长金贞姬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希望超越单纯的艺术作品展示,努力探索贯穿整个艺术生态系统的产业化可能性。”

中国青年雕塑特别展 C7展区

张华

美术学博士,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河北省雕塑学会副会长、韩国诚信女子大学亚洲现代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

《能量的广度》 240×240×5cm 树脂植绒 2025

该装置以视觉形式表现了气”的流动,并以视觉形式和结构表达了“气”对空间和物体的影响。作品的圆形结构通过和谐与平衡象征着能量的循环,对称排列也提供了稳定性。有规律的图案排列显示出一种周期性的节奏感,就像物理学中的波浪,给人一种扩散的视觉感受感受。作品在视觉上营造了一个冥想空间,引人思考宇宙的循环和生命的本质,并将抽象的“气”的概念形象化,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能量流动。

(文/节选自韩国雕塑家协会主席金贞姬评论文章《无形的气,有形的波动》)

吴丽云

本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现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在读博士

《面具》 260cm×40cm×136cm 泡沫、布、金属、塑料等 2024

《面具》三组面具通过造型流变展现认知进化——从具象人面到几何解构,暗示着从表象到本质的思维蜕变。运用夸张体量与高饱和色块碰撞,形成视觉张力场,唤醒观者内在的生命悸动。生活废品以渐进式密度覆盖面具本体,从零星点缀到密集堆砌,隐喻现代文明对主体性的遮蔽。这种刻意制造的视觉悖论,恰是作品核心所在——当物质符号淹没本相时,观者反而在符号废墟中窥见纯粹的生命原力,完成从异化到觉醒的精神返乡。

胡译文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四川雕塑协会会员

现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在读博士

《为了纪念》 45*45*10cm咖啡渣金箔 2024

罗伟安以易碎材料塑造“裂缝”,在他的作品中,“裂缝”具有双重含义:既象征着物理上的裂痕和分离,又隐喻精神上的裂隙和疏离。这些裂缝象征着社会的分裂、个体的疏离、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以及完整自我的瓦解与崩溃。然而,这并不仅限于表面意义。对艺术家而言,“裂缝”不仅是崩溃的征兆,更象征着坚守和支撑的挣扎。它展现了在巨大压力下的承受力,是社会的镜像,同时也是内心世界的反映。 (文/节选洪志硕评论)

孙哲

本科、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现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博士在读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自由》 50×30×120cm 金属 2024

《凝视2》 80×46×35cm不锈钢 2024

过去、现在、未来在三个时间维度上赋予我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反思。它们塑造了我们的记忆、认知和想象力,且影响着个人的情感和存在感。本作品立足于过去,通过与过去的对话,探寻内心深处的情感轨迹。而碎片化的形式和具体人物形象的对立,呈现过去在记忆中的断裂感和变形。金属材料的氧化、腐蚀、或破碎感可以象征时间的侵蚀,而光影变化可以强化时间流逝的痕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