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周青铜到宋代飞鹤:《哪吒2》如何让文物“活”在动画里
撰文_赵若水
截至目前,由饺子编剧并执导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观影人次已突破3亿,票房突破145亿。作为“哪吒”系列的第二部,影片进一步引入了《封神演义》宏大的世界观,以震撼人心的视觉表现力、创新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波澜壮阔的剧情设计,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瞩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制作团队在道具与环境细节上的匠心打造,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开创了动画本土化创作的新高度。
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已融入大量中国文物元素,例如哪吒出生时,太乙真人使用了近似马家窑文化漩涡纹彩陶罐饮酒;而哪吒三岁生日宴上,出现了商周时期的觚(饮酒器)与铙(乐器),乐队演奏的场景也与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极为相似。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中华传统元素更是被巧妙地渗透至每一个细节,使影片呈现出浓厚的东方美学韵味。
七色宝莲源自博山炉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腹径15.5cm,通高26cm,河北省博物馆藏,图片来源:河北省博物馆
七色宝莲是电影中最重要的法宝之一,能够帮助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其灵感来自博山炉。博山炉是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以青铜和陶瓷两种材质为主,炉体为青铜器的豆形,上有高而尖的镂空山形盖,点燃香炉时,山上烟雾缭绕,宛若海上仙山“博山”,“博山炉”之名正来源于此,这种器物一直以独特的外形受到皇室至民间的广泛喜爱。此外,七彩宝莲的花瓣上还绘有云纹,增添了华丽之感。
玉虚宫的模版是汉中天师堂
玉虚宫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玉虚宫外景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玉虚宫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殷夫人的剑
敖光海报 图片来源:光明网
三戈青铜戟,战国·曾,青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陈塘关士兵的武器为战国时期的长戟,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战国青铜戟基本一致,前部有用于截击的矛,下部用于勾杀的戈。
结界兽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两个重要配角粗眉“结界兽”和卷鼻“结界兽”的造型设计则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关联,粗眉“结界兽”有粗重的眉毛和夸张的蒜头鼻,其灵感来源于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以及青铜兽面具,卷鼻“结界兽”翘起的鼻子,与青铜鹰形铃的嘴部造型极为相似。
青铜兽面具,商代,青铜器,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遗址,其中出土上千件珍贵的文物,以青铜和金饰品为主,包含人像、人面具、神树、太阳、动物、禽鸟等,具有王权与神权并存的特征。三星堆文化的面貌与中原商文化的面貌迥异,较难理解,但也因神秘性而受到当代人的喜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于三星堆文化的借鉴便满足了观众在这一方面的需求。
“天元鼎”借鉴了扁足鼎、青铜敦
龙纹扁足鼎,商晚期,青铜器,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土拨鼠们烧饭使用的是青铜釜
汉弦纹双耳铜釜,青铜器,海南省博物馆藏
影片中土拨鼠们烧饭使用的是青铜釜。釜是饮食器,煮食炊具,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三国时期成为主要炊具,尤其被应用在战时的军队中,青铜釜出现于商代。
除此之外,李靖披膊的下层甲片为双穿线,参考了唐代长乐公主墓壁画中的甲胄武士的披膊;敖光战甲上翘起的龙头参考了唐代天王甲;敖丙的水双锤,为宋、辽、金时期的武器;太乙真人的莲台来源于清顺治时期铜鎏金嵌珠立像佛底座,甚至哪吒裤子上的火焰纹、上衣的莲花纹、敖丙衣服上的云纹、水纹均参考了中国传统纹样……种种元素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是一部娱乐性十足的动画电影,它更是一部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深度融合的作品。影片通过对青铜器、建筑、纹饰、文化符号等中华传统文物元素的巧妙运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庄严与轻松并存的视觉盛宴,影片中传统元素的再创作,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度,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从现代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契机。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