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如何时代新生?“如是莫高”展前论坛聚焦文物活化创新

时间: 2025-04-01 15:41:33

敦煌研究院前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先堂

张先堂指出,敦煌学研究历经120余年仍具拓展空间,近年通过多光谱技术发现7000余条未被记录的洞窟题记,包含工匠、供养人等多元群体信息。这些新材料修正了部分历史结论,例如重新考证元代画匠史小玉的身份实为礼佛香客而非画匠,并揭示了敦煌石窟千年重修历程及工匠群体贡献。

张先堂强调,敦煌学成果需通过展览、讲座、通俗读物等形式向大众传播,使"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焕发新生。

敦煌展览的时代价值与教育使命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文化与旅游部驻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副站长江帆

江帆结合多次敦煌实地调查经验,提出展览可以提供给观众更为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敦煌文化,与实地考察形成互补。他同时指出,敦煌地理环境、民族交融与人文精神共同构成完整文化图景。

他认为看敦煌,不光要看到珍贵的历史遗存、自然风光,更要看到精神层面上的、更重要的“人”的价值与意义。只有了解敦煌、爱上敦煌,才能促使我们为敦煌的未来做出更多努力,而这也是敦煌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

数字化保护与全民参与机制探索

论坛现场观众互动

“如是莫高”展览依托高精度数字技术与匠心手作,将跨越十个朝代的9座莫高窟艺术精华,近300幅/件高保真壁画与彩塑,凝练于逾3000平米展厅中。展览历时三年精心研究、策划与筹备,以“复制洞窟+文物+壁画彩塑+文化体验”为架构,全景展现敦煌艺术的千年积淀与丝路文明的开放包容,真正实现“在敦煌之外呈现最完整的敦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