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对话李满金:过去十余年的孤独探索与突破
李满金这几年的作品日臻成熟,向着多年前她为自己设定的方向日益增进。她并不是高产作家,每幅作品中都有思考,拙劲十足。从材料上看,她经历了早期的带有写意感的丙烯系列、碳笔与丙烯混合使用的阶段,再回到丙烯的三个阶段。碳笔与丙烯并用的阶段是其中的转折点,碳笔在画面中的搓磨带着力道冲破重围,带着张力向外进攻,有种舍我其谁的决绝。在之后的丙烯系列中,几十遍的罩染使画面更有水润感。她有时也用手指直接在画布上涂抹,加重层次感及颜料的厚度并将边缘线空出——不处理边缘线也是一种处理方式。最近阶段,她用毛笔在画布上层层刻画,越加细腻,从向外扩张转向内在求索。材料的改变也是她创作状态改变的重要体现,在这十余年间,她经历了不同塑造手法的使用与形式的多种尝试。
李满金作品中的空间感也在十几年的创作过程中逐步嬗变。以“丛林”系列中穿插的绳索为代表,绳索在实际的景物与观者的视觉之间开辟出另外一层空间。这是很妙的一种处理方式,因为有了这层空间,艺术家不再是直接描绘眼之所见的物象,她可以向记忆深处寻找与她有着更深情感链接的事与物;亦可使用更广泛的绘画语言。对于观者来说,观看李满金的作品也有了缓冲地带,观者有空间与时间调动自身回忆与艺术家的作品有更深链接。绳索背后的、纠缠着的、穿插着的树枝退到了下一层的空间中,它们即使相互纠缠依然具有整体性,有条不紊。然而李满金的这种处理方式却来源于一次偶然性的被破坏,她发现幼子在她的手稿本上乱画,愤怒与焦躁之余,却发现了另外一种画面塑造中的空间表达的可能性。“丛林”系列更像是一种隐喻,画面之后仿佛是艺术家生活的纷杂,而这种有条不紊的杂乱正是她创作的源泉。生命的馈赠往往令人感叹。
李满金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是与生活相关的。这种叙事并非宏观,但她往往用大尺幅的作品扩大微观的情感链接并用坚实的塑造感使这种个人的、微观的生活中的物象以普世化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比如外婆的背影、提水的男孩、丛林、石头、鸽子与果实,他们被放大、被搬到非常重要的位置,醒目而自信地存在。他们就是这种存在,因为一位艺术家的观察、直觉与表达,不再仅仅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存在了。
出生在南方体会着太阳十万种光彩的艺术家对色彩是敏感的。“果实”系列中的色彩是令人着迷且慰藉人心的,那种克制的色调不会让观者产生食欲,更被引领到欣赏的角度。在“非常时期”,局促的时间和空间使李满金更加向内心所求。这时创作的“果实”系列是一种微观叙事,但它带有着强烈的情感浓度,甚至是生命的热度。在这个系列中,她依旧执着与执拗,同时充满希望带着暖意。
最近两三年的创作中,李满金系统的工作方法慢慢的形成并在作品系列中显示出端倪。她的每个系列的作品都在发生改变,比如“果实”系列以毛笔刻画为主,不再留有标志性的空白边缘。她的每幅作品也没有重复,都在问题中推进。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一位不善言辞的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潜能和未来多方面的可能性。
想要飞布面碳笔 100X70cm2007年
丛林 布面丙烯碳笔 150X250cm 2013年
梁:那么从何时起你走出了这场困境?或者说哪幅重要作品的完成标志着你向新的方向进发了。
李:2013年我只画了一幅大作品,这幅《丛林》是我生完孩子第一年画的,也是从这幅作品开始,我不断反思碳笔系列的作品接下来该怎么画的问题。2009年到2013年几年专注的碳笔创作,年轻时那股鲁莽和冲动已经慢慢被消磨,取而代之是一种更加内敛、包容和静谧的力量,特别是孩子的到来,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温暖了。
梁:这幅作品确实是个转折。它非常“文静”,和你之前的碳笔系列作品中带有的非常决绝的力量,很不一样。你不再用非常硬的笔触挫磨画面表现强度,而有着更理性的思考和细腻的表达。
李:照顾新生命的过程让我的心变得柔软,更加包容了,这幅作品就是当时的写照。从2014年到2017年,经历了几年的转变摸索,尝试了很多可能性:更丰富色彩的加入,也试着画了一年黑白的,同时也在考虑是否保留碳笔的痕迹……当时我不确定接下来该往哪走,不过有一点是很肯定的:需要改变。因为那股劲已经变了,心境也变了。
对话 布面丙烯150X200cm 2016年
游戏 布面丙烯 150X200cm 2018年
果实NO.1 布面丙烯 150x250cm 2023年
丛林 布面丙烯 150X150cm 2019年
日常劳作与“手感”
梁:我能感觉到,一定有深深影响你的艺术家,能举出两三位吗?
李:贾科梅蒂和塞尚,特别是塞尚。上大学那会艺术史的老师给我们讲塞尚如何如何的好,但是那时真是没设么感觉,后来自己也走上了创作这条路,重读塞尚,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现在回想起来,他的那些宝藏都藏匿在平常朴素的日常里,只有同频共鸣,才能窥见一二。他走了一条多么孤独的道路啊!我现在的工作就是不厌其烦的去反复刻画,并非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形似写实,而是一种更内化和理性的选择,物象只是载体,物象之外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我深信热爱并且极致投入,终究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众生系列NO.51 44.5x45.5cm 纸本炭笔水墨水彩 2017年
梁爽:我去看了这个展览,你怎么看待女性这个问题。如果它真的是一个问题的话。
李:我的感受是女性确实可能更容易被生活中的琐事分散很多精力,正因为这样我在创作的时候就会自觉的更加专注,浓度会更高。这个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非常不容易,我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减少内耗。(采访/撰文:梁爽Amelia)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2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1
-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