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往何处去?学者相聚沪上纵论老甲大写意
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主持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由吴洪亮主持,吴院长提到贾浩义是北京画院1957年建院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非常有影响力的老一辈艺术家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贾浩义作品的个人风格已极其凸显,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创办了老甲艺术馆,今天的展览正是老甲艺术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主办。今天期待各位学者,借由老甲的艺术创作,来探讨当下中国水墨画所面临的问题。
贾浩义 连环画《艳阳天》人物形象之肖长春 41X28.5cm 1975年
老甲 西班牙斗牛 120×120cm 2007年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林明杰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林明杰以《老甲艺术随笔》为例,指出贾浩义的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比如说老甲谈到很多东西都是因为我们思想有了枷锁、局限,自己走到一条死胡同里去了,才让我们的创作发生了很多困难。吴冠中最后一次来上海时跟我说“我过去说风筝不断线,今天我觉得这个线也是可以不要的”,而老甲早就提出“中国画是没有底线的”,这些都证明了老甲思考的前卫与深刻。今天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创作与技术,而是思想的启蒙,这些在老甲的思考里非常多见。海派的精神就是海纳百川、自由开放,老甲的精神与海派一脉相承。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汇报创意策划总监张立行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汇报创意策划总监张立行谈到,往往我们看很多中国画家的作品,内心比照的参照物是原来的中国画,但看贾先生的画,让我们想参照的是国外的很多艺术品,这是很不同的一点。作为海派发源地,上海也有很多不错的与老甲同龄的新水墨艺术家,但老甲创新的步伐更大。他的绘画是穿越时间的,今天仍然很新,像抽象画一样,带给观众无穷的想象与体悟空间。期待上海以这次展览为起点,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水墨艺术家。
老甲 《巴特尔》283×191cm 1997年
文艺评论家、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
文艺评论家、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指出现在中国画越画越大,但尺幅大不等于格局和气场大,老甲的小画照样有大画的气场和格局。从视觉张力来说,它是一种超大力量感的超写意画;第二,老甲的笔墨中有特殊的力量感,圆笔和方笔在老甲的画中浑然一体、笔墨交融;第三,老甲把中国画里对马和牛的表现往前推进了一步,体现出写意之美、力量和速度之美。老甲把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大块意气,启发今天的中国画一定要征服年轻人、要创造和现代社会相匹配的图像和图式。
老甲 欢乐的草原 124x248cm 1993年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提到老甲是具有不断自我质疑和否定精神的艺术家,值得所有艺术家学习。他从工笔到简笔的过程,让人想到南宋的梁楷。梁楷师从贾师古,是李公麟一脉,后面变成非常豪放的简笔。与梁楷一样,老甲追求的目标也是纯然极致。从老甲的马可以看出,他追求超越于时代的精神。气概豪纵,又有着对生活的具体感受,同时画面非常讲究笔势、飞白、虚实、速度之间的关系,其扑面而来的生机活力最打动人。中国画强调程式,但更强调精神的超越,艺术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艺术形成一个自由、浑厚、大写的人,才是最终的指向,这在老甲的画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韩国衣恋集团文化事业部策展人白明女
韩国衣恋集团文化事业部策展人白明女深情回顾了与贾老师同行的30余年,贾老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生活中的朴实真诚让她一生都受用。在贾老师生命的最后阶段,手已经颤抖了,但还一直在思考艺术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像贾老师那样,做一粒种子,种到地下,打碎自己,结出更好的果子。希望衣恋集团收藏的贾老师的作品未来能在韩国有更好的展出和推进。
老甲 方笔之驹 69×69cm 1999年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3-05-06
-
2025-07-04
-
2025-07-04
-
2025-07-03
-
2025-07-03
-
2025-07-03
-
2025-07-03
-
2025-07-02
-
2025-07-02
-
2025-07-02
-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