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迎华:中间美术馆的可持续运营之道

2022年3月21日,北京中间艺术基金会执行理事黄晓华先生接受采访阐述美术馆开展学术研究的定位与理念

“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展览现场,2017年1月8日—5月7日,中间美术馆
艺术中国:作为北京最早创建的民营美术馆之一,中间美术馆目前的硬件投入与运营情况如何?
卢迎华:中间美术馆坐落于2009年创立的中间建筑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是由四季青风锅炉风机厂、除尘器厂的工业园区经十余年的分期改造与营建而发展起来的。在2012年之前,中间美术馆在园区的艺术家工坊顶层举办展览。2012年,中间美术馆目前所在的建筑竣工开馆,沿用至今。中间美术馆的创始人对于建筑有专业和开阔的理解,基于在全球深入探访美术馆的经验,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师崔恺领衔设计美术馆的主体建筑;同时,美术馆的室内设计则由拥有丰富经验的美国OBRA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中间美术馆从一开始就拥有高品质的硬件条件;疫情期间,美术馆的赞助人对美术馆内部进行了整体性的维护和提升。这些系统性的工程反而确保了日常的硬件维护和投入是非常稳定和可持续的。
在日常运维方面,我们每年定期开展系统性维保工作,包括展厅设施检修、消防系统检测、库房环境监测与驻留空间维护等。依托长期积累的规范化流程与专业经验,我们持续优化温湿度控制、可调角度安防监控、智能照明及空间功能适配,并实现了展厅的数字化管理。由此,我们可以为展品、展览和学术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同时为驻留艺术家提供专业与充满启发性的创作环境。

“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展览现场,2022年3月26日—6月26日,中间美术馆
艺术中国:您认为一家美术馆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是什么?
卢迎华:首先是专业机制的建立,而专业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创始人和赞助人的认知、愿景和决心。中间美术馆在创立之初,就同时筹建了中间艺术基金会,两者都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确保由基金会来长期稳定地支持美术馆的运营。中间美术馆和中间基金会都是完全公益性的机构。中间艺术基金会理事们始终怀有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并以卓越的远见致力于文化的培育与推动——从未简单将文化视作产业,也未将自己创立的文化机构轻率地投入市场或社会洪流之中。他们深信,参与文化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行为。他们长期以赞助人的身份给予美术馆持续而稳定的支持,不仅保障了运营所需的资金,更坚持由艺术领域的专家来全面运营美术馆,切实地保障美术馆的独立品格、专业水准与公共精神,也令其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声誉。
至今,我们已经持续耕耘了十余年,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我们团队始终坚守学术的使命。通过自主策展确立独特视角,借助文献整理与理论建构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产出;藉由多元的公共教育活动,将展览从静态陈列延伸为可与公众深度互动、激发思辨的动态现场;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加以“固化留存与再现”,不仅延续展览的生命力,也更进一步强化学术积累的延续性与可见性,从而塑造一个既有学术深度又具公共温度的美术馆实践范式。

2025年5月24日,中金基金会携盲人学校学生到馆参观“震荡不消磁”展
艺术中国:人气和流量是近年来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增强美术馆的人气和流量方面,中间美术馆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卢迎华:作为以艺术和思想为重的美术馆,我们理解“人气与流量”的核心并非单纯追求短期内参观人数的增长,而是始终围绕着艺术来生发相关的活动和表达,形成它的学术品格,在长时段里吸引和培养它的热心观众和对话对象。美术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也需要经常走出去,在各种平台上建立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链接,提供对于美术馆专业性的理解。我们参与了北京画廊周、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等艺术界的活动,并与海内外多家美术馆和当代艺术机构展开跨地域合作,拓展交流与辐射范围。在公众服务方面,美术馆积极招募来自建筑、媒体、翻译、新闻传播、视觉设计乃至退休群体等多元背景的志愿者。他们凭借各自的专业视角与人生阅历参与展览阐释,为不同观众提供亲切而易于理解的导览服务,成为连接学术展览与多元公众之间的重要桥梁。
艺术中国:中间美术馆偏处北京西部一隅,以“城市之外,艺术中间”为口号和理念,请您介绍一下美术馆在与周边社区深度融合方面有过哪些尝试?
卢迎华:“与社区相连”是中间艺术区与生俱来的基因。中间美术馆的创始人始终强调,构建城市文化艺术空间必须“理念先行、顶层设计”,坚信只有真正扎根社区的文化艺术场所,才能让文化持续生长。因此,我们从不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大或视觉的地标式呈现,而是始终将艺术空间与城市脉络、社区生活及人的需求深度融合,坚持走向日常、贴近人文。
作为社区的文化同行者,中间美术馆不仅在展览期间主动邀请周边学校——如实验四小、凯文国际学校等的师生团体前来观展并参与工作坊,也积极与企业、机构合作,组织多层次的团体参观与文化交流活动,让美术馆不仅成为展览的场所,更成为连接不同社群、促进艺术共情的开放平台。

卢迎华
卢迎华拥有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自2017年起担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曾担任OCAT深圳馆的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2015)、意大利博尔扎诺Museion的客座策展人(2013)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研究员(2005-2007)。她是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2017),曾获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2013)。她曾担任光州双年展联合艺术总监(2012),并与刘鼎共同担任第八届横滨三年展艺术总监(2024),此外还曾担任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评委(2011)。
(采访、编辑:刘鹏飞、台馨遥,图片由中间美术馆提供)
大家都在看
-
2023-05-06
-
2021-0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5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3
-
2025-11-03
-
2025-11-03